高考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下列这些题目你会做吗

高考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下列这些题目你会做吗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3.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14.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答案】

13.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14.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高考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下列这些题目你会做吗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14.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既要分析共同之处,也要指出不同之处。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船郎”进行侧面描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后一句,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渡头   本题   沙鸥   图景   文言文   盛装   苍凉   秋雨   秋风   佳人   交代   手法   诗歌   题目   语文   形象   寂寞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