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放暑假的时候,是儿童受伤的高发期。

每一年暑假都会有孩子遭遇到各种的安全问题,一项由“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共同进行的调查显示:

儿童伤害在调查人群中总发生率为16.5%。从年龄上看,1-5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从受伤的场所看,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里,占总意外伤害发生例数的43.2%。

想要让你和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安心的暑假,来检查一下这份暑假安全清单你做到了吗:

一、泳池安全

溺水和交通意外从来都占据儿童受伤的第一巨头: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

现在有很多的早教机构,或者是健身房都有游泳的教学,还有小区里自带的游泳池。

无论是去哪里都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更不能让孩子们单独去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地方游泳。

· 溺水发生是悄无声息的

很多电视剧演的溺水之后还能用力扑腾、大声求救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溺水事故都是无声无息的。

曾经有个新闻是妈妈在旁边,孩子从浅水区走向了深水区溺水了,妈妈都不知道。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还有孩子独自去游泳池玩耍,结果在周围都是人的情况下,溺水身亡了。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孩子溺水的过程中,没有水花也没有求救的声音,甚至在几分钟内就结束了。

· 不要太相信救生圈

救生圈并不是万能的,甚至可以成为孩子溺水的重要凶手。

下面两个新闻动图就是,孩子在救生圈里翻倒,一头栽进水里出不来: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特别是戴在脖子上的圈,让孩子侧翻地特别快。

不要轻易相信漂浮圈带来的虚假安全感,该看着还是得看着。

· 学习CPR(心肺复苏)

这项技能技能当然永远用不上最好,但是需要用的时候绝对是很有帮助的。

很多家长不敢去学习,觉得这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做。

但事实上,不是每一次专业人士都来得及的。自己能掌握,能在黄金4分钟里救回孩子,靠的就是这一下。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按压时,按压和吹气比为30:2,按压30次吹气2下。

直到小孩会动了,或者救护人员到达为止,至少要做5个循环。

社区医院不定期会开设类似的课程,爸爸妈妈能参加一定要参加。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 即便没有溺水,出现异样也要立刻就医

如果孩子在水下或吸入水并持续咳嗽超过几分钟,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就应立即接受医疗救治。


二、交通安全

出行安全不仅仅包括了,马路上的交通安全。

基本上的红灯停绿灯行,看到车辆要避让,不要在大马路上追逐打闹之外,还有很多。

· 别把孩子忘在车上

在炎热的天气里,停在原地的汽车里温度上升很快,甚至几十分钟就会上升到50℃以上。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如果把小孩子留在车内,他又无法打开车门逃生,那么在高温环境下就会出现危险。

小孩子的体表面积相对体重更大,在高温的环境下更容易散失水分,体温调控能力弱使他们对外界的高温更加敏感。

如果不及时处理,留在车里的孩子就很容易发生脱水,中暑、休克,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 避开车辆盲点

看到大货车,大卡车第一反应就是要远离司机的视角盲点: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听到有倒车的声音,及时走开,避免被卷进车辆而不知。

经常会有汽车拖着孩子走的新闻,每次看到都让人触目惊心。

· 系上安全带

除去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就是第二的“凶手”了。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35%死于车祸的儿童没有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是在车祸事故中有效保护孩子的好方法,出行的时候请让孩子好好系上安全带,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

三、食物安全

在夏天食物中毒的几率十分高。

细菌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更容易生长,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这方面:

·三无产品要避免食用,吃饭前要洗手

小卖部的货架上的一包包零食,卫生情况难以监控。假如孩子要吃零食购买同类大牌的产品替代,或者准备更好的自制小零食。

在进食前,确保孩子洗手,或至少使用含消毒功能的湿纸巾或者免洗洗手液。

·夏季食物容易变质,吃到有酸、臭、异味就要丢掉

如果是隔夜的饭菜如果变质了一定要丢掉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不要让孩子误食了。

还有如果是喜欢外出烧烤的家庭,要注意食物的生熟情况,烤熟了才能给孩子吃。

·孩子容易发生吞噎的问题,按年纪进食

孩子会因为误食难噎的食物,导致窒息死亡。在各大儿童医院的耳鼻喉科,呼吸道异物的患者几乎每天都有。

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3岁以下占60%-70%。

·学习异物梗塞急救

如果不幸发生哽咽,马上实施哈姆立克急救法。

一岁儿童: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较大儿童及成人: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四、户外运动

·自行车、滑板、轮滑等戴好护具,运动前热身

孩子容易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很多孩因为这些磕碰伤到了大脑这就很不好了。

因为年龄的缘故,儿童的骨骼比较脆弱,所以配带护具非常必要。

运动前做好热身的拉伸准备运动,也能很大程度降低孩子在运动中受伤。

·防晒要做足,穿上防晒服,涂上防晒霜

不要说我们妈妈“防晒防老”,孩子也要做好防晒的准备。

他们的皮肤比我们更加稚嫩,在受到太阳的猛晒后,更容易被晒伤。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特别到海边的地方游玩,一定不要忘记做好防晒的工作。

·保持进水,避免脱水和中暑的风险

有时候孩子玩得疯起来,什么都不记得,甚至不想停下来喝水。

但是出于脱水和中暑两方面考虑,我们都不应该让孩子忘记喝水。

在运动前和休息时,大约15到20分钟就要提醒孩子补充水分。

·剧烈运动之后猛灌冷水,也不要立刻洗冷水澡

要么不喝水要么猛灌水,运动完大量饮水会增加排汗导致体内盐分的流失,容易造成肌肉痉挛,还加重心脏负荷。

所以,很多运动水壶都设计成吸管型的,就是为了避免运动后一下子饮水过量。

如果运动后立即走进空调房或洗冷水澡,在温度的刺激下皮肤紧缩闭汗,导致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然后就会感冒、腹泻等等。

五、蚊虫叮咬和过敏

虫子是夏天最让人烦恼的东西之一。

特别是蚊子,晚上睡觉、出门在外有蚊子在旁边简直难以忍受。

·外出活动喷洒驱蚊水,到野外要穿长衣长裤

在使用时避免孩子误食,尽量喷洒在孩子的下半身或者接触不到的地方。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推荐了四种有效驱蚊的成分,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到野外活动,最好选择能包裹四肢的长袜、长裤、长袖,减少肌肤裸露的机会。

家里有种花的,也要观察一下是否有蚊虫滋生,有些社区居委还能领取灭蚊药。

·随身带医药包

出门在外,孩子肯定会有磕到碰到的地方。

网上就有很多卖医药包的,药店也会有,一个很便宜随身携带,也不用受伤到处找药店。

·注意公园里的花粉过敏

一项对北京地区1.5万名孩子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近视的最大因素就是户外活动时间少。所以,很多家长放假会选择带孩子出去走走。

不过,现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很多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鼻炎或过敏的问题。

如果爸爸妈妈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红肿、发痒等的情况要留意,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轻信偏方。

六、性侵事件

·做好性教育工作

在《奇葩大会》中,致力于女童保护的孙雪梅老师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3年至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为1401起,受害人数超过2568人,而这只是被曝光出来的冰山一角。

央视《社会与法》节目中说:在未成年人中,大概有10%——15%曾经遭遇过性侵害,其中被性侵的女童超过90%。

多和孩子进行性教育并没有坏处,从家长身上了解到性知识,比在不知道哪个渠道了解到错误的知识,或者自己去探索要好很多。

·警惕熟人作案

在“女童保护计划”里面可以看到,2018年登记在案的317起性侵案件,有210起是熟人作案,比例是一半以上:


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暑期安全高发事故,这份清单推荐收藏


·多和孩子聊天,观察孩子变化

如果发现开始开始抗拒去某些地方,或者说情绪异常,然后在身上看到一些突然冒出的伤口,红肿喊疼之类的。

家长就一定要注意,要多和孩子交流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平时多观察孩子的变化,发生了就及时制止,不要让这种事继续发生。

结 语

正值放假期间,孩子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保护孩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开心安全的暑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救生圈   蚊虫   女童   安全带   防晒   暑期   零食   清单   高温   暑假   事故   食物   家长   发生   妈妈   儿童   孩子   地方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