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正面心理暗示,让你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心理暗示,一般是指人在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时,非主动、无意识、积累式发生的行为和改变。


这些改变的结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不同的人,影响和改变差异明显,形成的正面影响就是正面暗示,反之就是负面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产生了对于这项内容的竭力趋向。


人非圣贤,都会有意无意地接受外围的正面暗示或负面暗示,只是这个规律没有被更多的人列入到理性框架当中,因此,一般的人、一般的时候,很少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和影响。


但是,不注意、不明白暗示的影响和作用,不等于暗示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


经过心理学的研究和总结,心理暗示的影响和作用被发掘,并被心理学者和教育人士应用于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但是,对于普通人和一般家庭来说,如果将其影响正面作用应用于我们平常孩子家庭教育当中。


其功效是十分明显的,每个孩子父母特别是年轻父母,都应该学习和运用。


1

心理暗示效果在身边的表现





第一个例子。著名喜剧小品《卖拐》中有这样的情节。


赵本山对范伟说,“你有病,你的腿有病!”而且还煞有介事地说,“有病,指定是有病”。


本来是心地善良的范伟,听着赵本山的忽悠,开始怀疑自己有病,但是不能肯定;


但是在赵本山的忽悠逐步加码的时候,开始坚信了自己有病,就连自己的“脖子粗”都包括了进去。



正确运用正面心理暗示,让你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不信你走两步,没病?走两步”!随着赵本山忽悠力度的加强,加之赵本山在前面一瘸一拐地“引领”,不知不觉中,范伟还就真的就“一脚高一脚低”地瘸了。


这个故事虽然是舞台小品,情节和节奏也被夸大了些,但是反映的生活道理却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撇开赵本山的忽悠,但是剔除不出生活中心理暗示的效果和作用。


虽然叙述的是负面,但也足以反衬出暗示的作用。


第二个例子。传说过去有一个人,家庭财产富足,但是十分担心自己会得病,生怕因此失去财富,因此整天忧心忡忡,怀疑自己染上了大病。


有一天无意中听说了一名神医,几乎能包治百病,富人请到了他。神医了解了情况,判断此人并无大病,完全就是“心理疾患”。


神医像模像样地为富人开了方子,而且决定亲自为富人熬药、送药。


他找来了红色的丝绒线,剪成了像小虫子长短的许多小段投入药罐,然后再胡乱抓了些中药一起熬制。


在一个灯光灰暗的夜晚,亲自监督着富人将汤药喝下,同时交代家人,明天一大早他要亲自“验病”,就是要亲自观察富人排出的大便。


第二天一大早,神医要家人将富人的大便送至他跟前,神医一看便大笑不止。


“你看,你们家老爷的病被我治好了,从他的身体中排出了这么多红色的虫子,虫子排出了,老爷的病就好了”;


而且,他还与家人“串通一气”,一致证明排出的是很多红色的小虫子。


经过神医和家人的忽悠,富人终于相信自己病根已经找到,虫子已经排出。


原来,富人自己整日怀疑自己一定是得了大病而一蹶不振,受到的是负面暗示。


神医用排出红色虫子的说法,忽悠富人找到了病因并且得到了治疗,受到的是正面暗示。


2

日常家庭中的几种正面暗示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待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负面暗示和正面暗示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般家庭教育比较好的家长,总会对孩子说,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聪明,长大一定会有出息、有成就;我们的孩子总是能结交朋友、乐于助人。


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勤劳刻苦学习上进,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处事有序井井有条。


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会聪明、友善、勤勉和严谨。


而有的家庭则不是这样。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如别人,笨拙偷懒不爱学习。


我们家的孩子就是散漫松懈不求上进;我们家的孩子就是胆小怕事见不得世面。


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贪玩、后进和拘谨的。


有一段话总结得非常好:你想使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你只要总对他说,“你永远是最后一名”。


你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不断进步,你只要总是对他说,“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有了进步”。


你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与人交往做朋友,你只要不断地对他说,“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是胆小”。



正确运用正面心理暗示,让你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唾手可得,概括一下的话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不断地对他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原理和例子对于成人也同样适用。


在一个单位里经常被上司和领导批评拷问的人,往往都是同仁中的落后人物。


经常被上司和领导表扬、激励的人,往往都是单位和部门的领头羊和佼佼者;在家庭中经常被妻子批评指责的,往往会经常甚至更加会做“坏男人”。


就是家中豢养的宠物也会因为主人的不断批评而经常给主人调皮捣蛋。如果反过来做呢?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这些事实和结果,就像魔术师和巫术一样影响、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操作结果。


3

正面暗示的功效不是万能的





说到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被指向人物的心理反应,是对人潜意识倾向的激发和引导,它也只存在于有一定的阶段和时空,特别是正面暗示。


假如你老是在表扬你的下属,话说得很过,让他觉得很不好意思,甚至认为你是在想利用他、忽悠他,到这时这一招就基本不能灵验了。


假如你的孩子的心智已经充分成熟和发达,完全成人化、高智商化,他就不会再吃你这一套,最好的反馈就是对你一笑了之。


假如经常被你“忽悠”的对象已经定局成型,已经“坏”到了一定程度,那你对他的所有暗示只能是对牛弹琴泥牛入海。


所以,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忽悠”,宜早不宜迟、宜适度不宜过


4

适当教会孩子使用正面暗示方法





以上分析的都是我们家长“忽悠”孩子的方法,适当的时候,也需要教会一些孩子“忽悠自己”的方法。


遇上困难时,让孩子对自己说,“我坚强、我勇敢、我能行”。


遇上危险时,让孩子对自己说,“我会冷静,我不急躁”,“我能找到自救的办法”。


遇上批评时,让孩子对自己说,“他的批评也许是对的”,“我总结反思一下就能改正”。


遇上郁闷时,让孩子对自己说,“人的心情是变化的,我调整一下就会好起来”。


无论是谁,大到“圣人”先贤小到学生孩童,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和周边,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暗示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


有时是重大的,有时是轻微的;同样的冲击和影响,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和面对。


智者能胜胜于心智,愚者会败败在心底。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推荐阅读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太强悍了,看完就懂!学英语自然拼读看这套教学视频就够了!

一套方法解决6大作文难题,聪明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学

名家朗诵《宋词三百首》经典聆听「珍藏版」MP3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珍藏版400集MP3「保护视力,培养听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都会   神医   事半功倍   大病   虫子   富人   负面   教育孩子   暗示   例子   批评   家长   正确   红色   作用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