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早恋”:儿女谈恋爱,家长应“只闻不问”

汪曾祺的散文,清新之中带着古韵,清新来源于归有光、沈从文的影响,古韵则是他自小熟读古书,打下了扎实的文言文功底。


最近看了他的散文集《在西南联大》,汪写人物常有神来之笔,让人忍俊不禁。他对父亲感情最深,70余岁了,还会常常梦到父亲,他写,“我想念我的父亲,想念我的童年”。


汪曾祺谈“早恋”:儿女谈恋爱,家长应“只闻不问”

汪曾祺


写父亲那篇题目叫做《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他父亲说过的话,可见是一个开明豁达,又有些天真气的人。


汪曾祺毫不掩饰对父亲的欣赏,称他是见过的最聪明的人。父亲出生在殷实富裕的家庭,从未受过饥寒交迫之苦,行为天真烂漫,不为生活琐事羁绊,终日研究弹琴作画,读书刻章。难得的是,父亲兴趣多且杂,却样样做得有模有样。


不论多么复杂的乐器,只要在旁边看看,就能自己演奏,有些还玩儿得精通,汪曾祺再没见过比父亲吹笛吹得好的人。


父亲对孩子的学业虽然关心,却不强求。汪曾祺作文写得好,他就拿着到处给别人看,数学不好,父亲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好。


父亲为人随和,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汪曾祺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父亲也在一旁瞎出主意。


汪曾祺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父亲不仅不怪,自己喝酒,还给儿子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还总是先给儿子点上火。他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父亲手极巧,春天制作了最有难度的蜈蚣风筝,带着一群孩子放风筝,夏天,给孩子们糊养金铃子的盒子,用玻璃做成一个玲珑的盒子,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爬。秋天,把瓜瓤掏空,在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做成几盏西瓜灯。


父亲花这么多时间心思就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一晚上,汪曾祺回忆“我的童年是很美的”。


父亲这种开明的风格对汪曾祺影响深远,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也和孩子“没大没小”。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他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孩子有时叫他“爸”,有时叫“老头子”,连孙女也跟着叫。汪曾祺丝毫不以为意,他写道: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汪家的育儿法,很值得现代父母学习。现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发展到自残地步。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以后会写出“我的童年是很美的”这样的感慨,在人生进入末年之时,他们会怎样评价自己的童年和父母呢?


这会是一段滋养他们心灵,供一生反复咀嚼品味的美好时光,还是让人不忍淬读的心酸往事。


为了学区房和成绩浴血奋战的当代父母,或许偶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思考思考这些“无用”的问题。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开明   儿女   疾言厉色   瓜瓤   没大没小   古韵   早恋   父子   盒子   童年   清新   父亲   儿子   多年   家长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