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作者: 伊水

近日,高考成绩公布,高考志愿填报也拉开序幕。面对人生的抉择,填报志愿到底是该听父母的还是自己的?。

这两天,有位高三毕业生在网上说起自己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

“自己有梦想的专业,并且也明确告诉过父母,不喜欢医学和幼师等专业,可父母就像传销组织,每天不停地给自己洗脑,还美其名曰打着为我好的旗号,逼我填医学,说是医学工资高,毕业好找工作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其实我特别难受,他们说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不自觉的往下掉,晚上也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还不敢发出声。

最后在父母的注视下,填报了志愿,心里很难受。高考的时候我的心态就特别好,丝毫不慌,可一个志愿却把我磨得身心疲惫。”

这位毕业生,虽然最后按照父母的意愿填了自愿,可她因为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痛苦不已!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网友们也纷纷吐槽,填志愿时,父母扼杀自己梦想的痛苦:

“填志愿是要了我半条命,父母和我的分歧真的很大,根本没有办法沟通,双方都理解不了对方的想法。”

“父母太奇怪了,填志愿非架着我去学他们选的专业,还不准去成都、长沙、新疆。”

志愿填报完了,累死我了,天天和父母吵架的日子终于结束了,yes!”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其实,父母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梦想。

填报志愿是孩子的人生大事,志愿所承载的是孩子的梦想,所以,我认为填报志愿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梦想有着无穷的魅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因此,家长应该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明白自己的角色只是帮助孩子去做选择!

梦想被摧毁的孩子,是折了翅膀的天使

台湾作家黄淑文老师在《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书里,讲到:

在一次心灵成长体验课上,老师要求每位同学画出生命里最渴望的东西,一位医生同学,画了一把吉他,画完后,他失声痛哭,久久不能平息。

他为什么了哭了?

原来这位医生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吉他手,做医生不是他的愿望,而是父母的。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最终父母强迫孩子做了那个看似稳定、高级和荣誉的职业,殊不知成了孩子一辈子的遗憾。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朋友琳琳的事,由于一场意外,琳琳的母亲去世了。

琳琳在办完丧事后不久,琳琳就火速办理辞职手续。

我们都怕她承受不了失去母亲的痛苦,一蹶不振,连金饭碗的工作都不要了。

结果琳琳哭着说:

“这28年来,我一直在完成母亲的梦想,财经类大学是母亲选的,工作单位是母亲逼着考的,可我并不擅长数字啊,别人很轻松的能拿到高分,而我却要多花几倍时间才能勉强及格,好多个夜晚我都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困在数字中垂死挣扎。”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快30岁的琳琳,哭得像个孩子。

祁立江说父母与孩子最好的状态是:一起努力,彼此成就对方,实现各自的梦想,彼此成为对方永远的骄傲。

剪断孩子的梦想,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表面上或许看不出来,但给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是长久的,永远无法弥补的。

有梦想,更能接受生活的磨难和挫折

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有位小朋友说自己五岁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但是因为自己的这个愿望,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相信他。

他甚至有段时间不敢再向他人说起自己这个可笑的梦想。

直到遇到一位外国老人,跟他说起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伟大的领袖时,本以为他也会像其他人一样说他的梦想幼稚。

可老人却说:“我相信你可以的,一个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后来,小男孩的父母也都开始支持他的梦想。

他说:“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这个给我梦想肯定的第一人,他让我继续为梦想奋斗。”

后来这个小男孩不仅在演讲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掌握四国语言。

男孩如果在五岁时,就因众人的嘲笑放弃这个梦想,估计我们也无法看到11岁的他,在《超级演说家》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光彩。

正如张振鹏所说:梦想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引领他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没有梦想的孩子不会有所作为。

的确,孩子有了梦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更加有力量,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

孩子有梦想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如何引导孩子实现梦想,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学会的重要一课。

这其实有章可循,掌握以下几种方法,家长可轻松上手。

01支持孩子,为他的梦想骄傲

当孩子的梦想不在我们传统观念里,甚至有些幼稚或者不切实际时,家长该怎么办?

欢喜宝贝第10集《职业无贵贱,呵护孩子小小的梦想》里给了我们答案。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喜宝因为喜欢收集树叶,立志要做清洁工,可把象爸象妈急坏了。

喜宝妈妈本来想说:“做清洁工没有出息,听我的,妈妈小时候想做医生,但是没有机会实现了,你帮妈妈实现吧”。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怕,直呼我不要做那样的家长。

喜宝妈妈最终鼓励喜宝做清洁工,并教他像清洁工那样学习打扫房间。

当孩子说出一些看似离谱的梦想时,妈妈不要急于去评判孩子的梦想,只需鼓励他说:真好,我的孩子有梦想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泰德·丁特史密斯说: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去摘星、去造梦,我们要给予孩子们信任和支持,大学并非通往梦想的唯一路径。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所以,即便孩子的梦想是清洁工又怎样?

真正的教育就是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的自我需求。

02强化同理心,引导孩子坚持梦想

由于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的梦想可能只有三分钟热度,再加上父母引导方法不当,孩子就可能因一点点挫折,放弃梦想。

所以,我们应该仔细反思,在引导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李亚鹏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起女儿李嫣,从小就有一个钢琴梦,也学了有五六年了,可是某天李嫣对李亚鹏说:“爸爸,我不要学钢琴了”。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探究原因,才知道李嫣是因为去年没有通过乐理考试,考级失败,导致她心里有了很大的挫败感,甚至想要放弃之前的钢琴梦。

李亚鹏不动声色,既没有说理,也没有责备,就只跟女儿聊了一下天:“你不想考乐理了,没问题,人生总要面临一些放弃和失败,就像我,我考交规考了两次都没过,但是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

和孩子聊梦想,父母要有同理心,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对等的关系上,像朋友一样去沟通,孩子才会把你的话听进去。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孩子在追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直言放弃的情况是大有存在的,但在沟通时,家长懂得同理心,越会平等对话,孩子就越容易接受,战胜麻烦的决心才会越大。

03鼓励孩子去体验,激发孩子想办法。

美国有位小女孩深深地爱上了中文,她对妈妈说:“我的梦想是去中国上初中,妈妈你觉得怎么样?”

妈妈回答说:“很好呀,我支持你,申请国外的中学会很麻烦,但是这一切都要你自己来搞定,可以吗?”

小女孩说:“可以”。

最后她拿起远洋电话,用磕磕巴巴的中文与中国学校沟通,如愿上学。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所以像这位小女孩的妈妈那样,告诉孩子:你才是梦想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我只支持你的决定,但具体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走。

股神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向自己要钱买农场,他拒绝了直接给钱,而是以投资方式租给霍华德,让他自己去经营。

小儿子皮特梦想当音乐家,做巡回演出,需要很大一笔钱,巴菲特也只给出10%,剩下的90%要他自己去想办法。

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一书中指出:

什么事情家长都考虑在前面,都安排好了,这样对小孩子并不好,这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学习的机会。

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

“我让你选的都是为你好”,填志愿是听爸妈的还是听孩子的?

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曾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孩子最初的梦想,看似不切实际,但那是他最想要去的地方,任何正面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被鼓励。

只有让孩子去尝试,才不会有遗憾,或许还能达到梦想的天堂。

让我们携手孩子的梦想,陪着他,去思考,去体验,一起经历人生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孩子   乐理   清洁工   意愿   小女孩   挫折   志愿   你好   家长   母亲   父母   医生   妈妈   梦想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