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作者:妈小咪

男孩就要有个男孩样,是吗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前两天,叶一茜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视频,儿子田羽辰居然趁她不备,“偷”用她的化妆品。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发现时,小男孩身着红衣,打开粉盒,认真的对着镜子往自己脸上扑粉,完事后,还找了瓶啫喱水往头发上喷了两下,手法相当熟练。

发现事迹败露后,却依然淡然处之,继续对着镜子摆弄自己的头发和脸蛋,甚是可爱。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受害”的妈妈“气得”让大家评理,是单打还是双打。

网友们也很可爱的配合,各种支招,别说双打,三打都可以,更是调侃“又一个美妆博主即将出世了”。

其实,提起田亮家的一双儿女,真是养“反”了。

女儿森碟当年在《爸爸去哪儿》中,就以“风一样的女子”著称,带着一群小朋友在沙漠里、乡村里四处嬉戏玩乐,体验生活,与她乖巧可人的外表,完全不搭。

长大后,打网球,炎炎夏日在室外练习时被晒伤,甚至在世界级的运动比赛中,跑步和标枪都拿到了铜牌,妥妥地遗传了田亮的运动细胞,爸爸无比欣慰。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比起其它女孩,学舞蹈、学英语、学服装、学画画等,田亮夫妇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完全遵从了孩子的天性而养。

倒是儿子显得文静许多,每次出场,要么是淡淡的写诗调侃爸爸,要么是贴心的给爸爸送上保温水杯,甚至贴心可人。

一直以来,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总会情不自禁的冒出一句话“女孩不像女孩、男孩不像男孩”,女孩要安静乖巧,男孩要能扛能造。

是不是每个男孩、女孩都必须遵从这样的“潜规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呢?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看过一段新闻,成都一所小学别出心裁,特意为二年级的男孩、女孩设置了一些专属课程。

为女孩开设的课叫“快乐‘duo’毛线”课,招收了12名女生学织毛衣。

为男生开设“能工巧匠课”,学习“做飞机”、“造火箭”、“装汽车”。

学校校长谈起开设课程的初衷时表示:“近年来,男孩女孩成长中在同一条输出轨道上‘被塑造’,‘导致男孩缺少足够的空间来豪气勃发地成长,女孩缺乏宁静温婉的榜样可依循,男孩、女孩存在一定的性别错位的现象’。”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单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讲,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值得提倡。

但是,从校长的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女孩就配织毛衣、男孩必须造火箭”的“男女性别”的刻板思想。

校长还说:“在快节奏的今天,织毛线这已经是一项快要‘失传’的手艺,所以她希望通过手作的温度,来培养孩子们灵巧的手、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和审美的眼。

但是男孩呢,就是要当能工巧匠,希望男孩能珍惜机会,增强动手能力,长成小小男子汉。”这些话听起来,怎么都觉得别扭。

分配到女孩学的,就是已经失传被淘汰的手艺,男孩学的则是志存高远的能力。

很难不猜想,男孩就必须出门干大事,女孩就应该回归家庭做贤妻良母。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者曾指出:“严格定义孩子的性别角色,实际上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这样限制了孩子天生的探索行为,甚至可能压抑孩子的某种天赋。”

事实上,无论是从孩子的教育上,还是心理上,这种“男女有别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是百害无一利的。

有相关专家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只在很少的领域表现出明确的两性行为差异,甚至在青春期前,男孩和女孩的肌肉力量和密度,几乎没有差别。

男孩和女孩在行为和想法上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出生就注定的,而是受大环境信息的影响。”

也就是说,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后天强加给男孩、女孩的“人设”。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对美的好奇和追求,不分性别

朋友安琪家的儿子两岁多时,是“小魔仙迷”。每次逛玩具商店,有关“小魔仙”的魔法杖、魔法手表、甚至头饰,都是必买品。

当时,许多人提醒她:“好好的男孩,怎么就喜欢上女孩的玩具”。

安琪带孩子向来佛系,不过,“警告”收得多了,也难免担忧和疑惑,怀疑自己养了个“假儿子”。

好不容易到了三岁多,小家伙倒是放下了对“小魔仙”的着迷,却又迷上了她的化妆品。

经常趁她不注意,对着镜子把口红抹得满脸都是,眼影、眉毛必须弄全套,有时候还会穿着她的高跟鞋在家里晃悠,更是乐此不彼的要求穿裙子。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我们问他“为什么想穿裙子”,小家伙略显智慧的说:穿裙子尿尿比较“快”。

彼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孩子只不过是对这些所谓“女孩子”的东西,感到好奇,没有体验过而已。

小家伙现在已经10岁了,对奥特曼、漫威英雄如数家珍,家里的小汽车、铲车、火车摆成排。

事实上,比起女孩对美的追求,可以明目张胆、天经地义,男孩对美丽好看的事物,也同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只不过,是大人常常先入为主的以为,男孩该粗犷阳刚、女孩该柔美婉约。

其实,在历史时期就有许多男性喜欢装扮自己。

比如,才子屈原,曾被封为古代最会穿衣的男子,而他自己也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常戴着高高的帽子,佩着长长的宝剑,用荷叶做衣服,用荷花做裙子,全身挂满了香草香花,芬芳无限。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据说七步成诗的曹植,有一次接见一个客人,洗完澡,为了敷粉化妆,竟叫客人等了一个多时辰。对美的好奇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没有男女之别。

最可爱的孩子,往往“雌雄同体”

余世存在《人间世》中说过:“最优秀的男女雌雄同体,那些动辄作践女性或嘲笑男人的人,大概都是对自己的另一半缺乏同情的了解,他们终其一生也许活得热闹,但是孤独。”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多少带有一些异性特质,很难将“男性特质”或“女性物质”进行一清二白的区分。

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他的原因。就像有些孩子喜欢捣乱,让人心烦,其实,他有可能是在寻找父母对他的爱,希望得到关注。

男孩对化妆品、芭比娃娃等所谓女孩的东西感兴趣,多数也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才对其产生了好奇心。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就像有些孩子,喜欢拿着医疗玩具给人“看病”,有些孩子喜欢拿着“锅碗瓢盆”,做“满汉全席”,这些并不能代表孩子对未来的某种选择或最终兴趣,充其量只是在像大人一样,体验生活而已。

当父母发现这样的情况时,不必大惊小怪,过分忧心。

要像支持男孩把“好好的玩具,拆得四分五裂”一样,去理解他们,只是在了解一个自己很少接触的领域。

当孩子在你的引导下,解开了心中的好奇,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之后,自然不带着好奇去“偷偷”行事。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很多人都知道,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十分重要。但却常走进误区,人的性别有男女之分,但性格却没有。

前两年,有个叫“本色男儿训练营”的培训机构受到一些家长的追捧。

据说,这个机构主要接收5到12岁的小男孩,但凡那些看上去外表柔弱、胆子较小的男孩,在他们的改造下,都能变成铮铮男儿。

田亮儿子偷用妈妈化妆品:男女有别的教育,是害不是爱

他们对孩子进行扎马步、摔跤、梅花桩等体能训练,若有孩子因痛疼、疲惫而哭泣,便会有更加严苛的处罚,而他们的宗旨是,让男孩懂得哭的危害性。

其实,遇到困难和伤感时,人会变得沮丧难过,想哭是人的正常情绪。所以,爱哭的男孩并不是“娘娘腔”,恰好可以表明,这个孩子情感丰沛。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从前不一样的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也是更多元的世界,面临着众多选择,家长的每个限制,或刻板印象,都有可能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最高级的父母,不会被焦虑控制,更不会因世人的普遍观念,而刻意去抹杀孩子的天性。

愿我们的孩子,能活出本心,成为喜欢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儿子   雌雄同体   能工巧匠   小家伙   天性   好奇   性别   爸爸   父母   男孩   化妆品   玩具   男女   妈妈   孩子   女孩   喜欢   男女有别   田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