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养老金体制不可持续需改革、企业缴费应全部供入个人账户

养老金问题关系到中国14亿个口袋,近几年各省出现养老金亏空问题,让许多人认识到养老金体质的问题,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近日在《中国金融》发表了《周小川:关于养老金改革的几个问题》一文,讲述了养老金改革的一些思路。星仔整理部分重要的内容和大家共享。关注公众号“星火保”,了解更多干货。


周小川:养老金体制不可持续需改革、企业缴费应全部供入个人账户

要发挥个人账户在养老缴费制度中的激励作用

周小川提出,计算养老金缺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发挥养老缴费制度的激励作用。

虽然目前养老金缺口在扩大,但是国家并没有提高缴费率,二是降低了费率,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制度不存在“激励性”,企业活力下降。未来,在机制设计的时候,周小川建议要把企业活力和激励放入养老金改革中。那么如何实现呢?王小川建议将个人账户的比重提升,这样一来可以激励生产率,而来可以激励个人供款。

养老金过渡可采用历史还原法处理代际差异

过去几十年,交养老保险的这群人实际上也出现不同的个人账户“空缺”问题,周小川建议可以借鉴过去住房改革经验,采用历史还原的办法,来处理代际差异。

我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在推行“名义个人账户”的时候,对农民需要特殊处理。一直以来,中国的政策是,没有进城的农民,他的养老有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这两块管着,外加低保。如果某个农民种了若干年地,后来又进城打工也不再回乡了,可以从他开始打工的时候进行“名义个人账户”的计算。这样做可以防止农民工“两边都占”,财政部一直对这个问题有所考虑。

将企业和个人缴费全部供入个人账户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缴纳20%,个人缴纳8%。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属于个人,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被挪用来填补同期养老金支出的缺口,被称为“空账”。而且,个人账户究竟做了什么投资、有什么经营回报,透明度也不高。

企业的20%没有供入个人账户,缺少对生产率的激励作用制造了不透明,降低了大家对养老体制的信心。因此,应该明确企业供款部分和个人供款部分都应该供入个人账户,同时这两者等比例为好。

周小川:养老金体制不可持续需改革、企业缴费应全部供入个人账户

划拨国有资本做实个人账户

如果上述方法得到了还原计算和认可,那么下一步可以划拨国有资本做实个人账户。

我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划拨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充实养老金这件事,本世纪初国家也考虑过,但是最后没有做成。这中间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比如账如何算清,如何划,划多少。

用N对1支付的做法解决劳动力流动的问题

交通发达,劳动力流动也很普遍,建议可以用N对1账户支付:某个职工在N个地方工作过,退休时,不同地区的养老金管理者按照其工作年限中的供款向退休者支付该阶段的退休资金,包括投资运营回报(须有透明度)。从金融角度来看,由于IT科技的发展,N对1账户支付的做法变得相当容易,是可以实现的。

需要实现养老金的全面透明

每个人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不同地方工作过的人也可以清楚查到不同地方养老账户的余额,大家都有权选择委托哪家机构负责养老金资金经营,回报也都看得见。

做到这样,让养老金制度全面透明,养老金体系才能更加有效,激励机制也才能更加有效。


周小川:养老金体制不可持续需改革、企业缴费应全部供入个人账户

建立合理的预筹养老金经营体制

养老金的增值保值,还是需要依靠资本市场,毕竟养老金的投资跨度长达几十年,这个回报对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是很重要的,否则养老金的缴费率会明显提高。

因此,用好资本市场,中间有一些制度安排做好了,对养老金改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对整个国家保持繁荣、保持强盛也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另外,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些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在还原计算“名义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工具用现在的国有资本对个人账户进行填充和回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养老金   个人账户   生产率   企业   养老保险   资本市场   缺口   中国   账户   名义   国有资本   体制   作用   农民   制度   建议   周小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