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今年的2月,我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要每年读一部中国的经典,今年的目标是《红楼梦》。


提到经典,很多人的想法便是太深奥,读不懂,或者太耗时间和精力,根本不能完整读完一本书。


想要读,却怕读不懂,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对我而言也是如此,几十年的人生,从来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我,今年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想想有点可怕,但是作为中国的名著,如果一部也没有读过,人生实在有点遗憾,也有不甘。


直接读原著肯定读不懂,于是找来蒋勋先生的《蒋勋细说红楼梦》拜读,想通过他的文字来了解红楼梦里面隐藏的深意,方便以后读原著。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读完后,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蒋勋老师从青春的角度去解析整本书,让我觉得很有新意。


为什么要读名著?


吴军老师在新书《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里面说了这样一个事:


有些西方人问我,如果只读一部中国经典的文学著作,应该读哪一部?


我说,毫无疑问是《红楼梦》,因为它是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一把钥匙。不仅西方人该读《红楼梦》,每个中国人更该读,而且要读通、读透。


大家听到吴军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很多人阅读过他写的书,深受启发。他是一个标准的IT人士,是前Goole高级资深研究员,原腾讯副总裁。这样的人在我们看来,妥妥就是理工男。但是吴军却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他不仅在理科领域做到了巅峰,还跨界写了关于历史的书籍《文明之光》。


从他开始更新微博整理出书开始,他已经出版了10多本书,有专业性强的书,包括《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更有跨领域的《大学之路》、《态度》、《见识》等书,不仅如此,他还在得到上面开始了专栏:《硅谷来信》、《谷歌方法论》、《阅读与写作》等等,都是得到的热门课程,很受到大家的喜欢。


说到为什么一个硅谷计算机科学家要跨界讲阅读和写作?因为他本人就是这两方面的受益者,因为阅读,他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点在他的新书《吴军阅读与写作》中可以看到,而写作,更是让他受益无穷,正是因为写作能力强,他受到得到邀请,讲课,出书。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正如吴军老师所说,我们处于大语文时代,处于信息快速更替的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而想要读懂名著,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那么在吴军老师的书里,他对阅读有怎样的建议呢?


01 先做一个合格的阅读者


我们每天都做阅读,刷微信、看邮件、看信息、看文章等等,这些都和阅读有关,在我们看来,肯定是能识字就是会阅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前几天,我姐给我发了一条微信,顺带拍了一张图片,让我帮她看看里面到底什么意思,字她全部认识,但是里面说的是什么意思,连起来她就不懂了。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我稍微读了一下,就是一份很简单的说明书,告诉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些操作,要到什么地方去查询、什么地方去下载资料、资料如何保存等等。


阅读说上去不难,难的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


吴军老师在书中说:


什么是阅读理解?它是通过人类通过书面语言学习新知识的途径。


而一个合格的阅读者,通过阅读,一方面能够读懂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是理解,完成形象的重构。


比如下面一段文字,来自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世上有这样一个女子,容貌姣好,风姿绰约,却偏偏被命运安排错了,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她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没有可能指望得到的遗产,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地位的男子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于是只好听人家人把她嫁给公共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读完这段话之后,我们很可能就一带而过,知道了有这样一位女子,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嫁的人也不是自己想要嫁的。


但是吴军却从里面解读出了很多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


●她是丫鬟命,却向往小姐生活

●当时的国情,即使有人想攀高枝,婚姻的最终结果常常还是门当户对。


而这些如果没有读出来,对后面剧情的了解就会困难,不知道她为什么拼了命的也想去参加舞会,就是想过上上流人的生活。


而这样的理解,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获得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就得训练自己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是那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结果,在读一段文字时,都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很容易就能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时,对这一句解析得最多,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时,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个妹妹我见过”。


时间有了,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地点有了,在贾母的屋子里,人物有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发生就是他们第一次的见面安排上了。


两人明明是第一次见面,为何贾宝玉说他见过?很多人都从这句话入手,分析了很多原因,两人前世的姻缘,两人注定的缘分。而这句话也带动了后面剧情的发展,他们两人的关系非比寻常,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的。


02 阅读的三个层次,读懂了你就理解了


常人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或者看完一部连续剧,时间过去了,看过的东西也过去了。


但是有心人不一样,他们会对自己看过的书籍、电影或者电视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进行深度的剖析,写出一篇篇文章供读者阅读。读者看完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我怎么没有发现呢?


这就是阅读的层次,有的人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有的人早已通过表面看到本质了。


比如很多人看《红楼梦》,只关心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这是曹雪芹花费了他后半生心血写来的历史著作,成为无数学者研究的对象,仅仅只关注他们三个人就太肤浅了。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这就如同我在没有看蒋勋老师的解读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看过之后,才知道应该关注的点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件事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写出来都是有意义。不能只看到爱情的部分,还应该看到里面的人情世故、处事原则、阶级观念等等。


就如吴军老师在书中说的,阅读要做到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读出本书的含义;

第二个层次:读出作者的本意;

第三个层次:读出作者所在那个的那个时代。


从这三个层次不断升级,才能真正地读懂一本书、看懂一部电影后者理解一个短片。


《红楼梦》为什么值得阅读,吴军老师这样说道:


第一,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这不仅仅适用于过去,在现在也还存在。比如一个公司,从董事、到总监、到经理到助理,再到小职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利。


第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府动用全部的力量去修建大观园,不到一年就能完工了,因为有了集中的管理。而像古代商业文明的代表古希腊,因为无法集中力量,宙斯神庙修建了几百年。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第三,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第四,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而且在书中,吴军还给了建议,如何从三个层次去读懂《红楼梦》:


第一层是读它的内容,从故事、文学层面去读。

第二层是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看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第三层是从它里面的家族故事看到整个专制时代中国上层社会的普遍规律。


我们现在都很接受的是《红楼梦》是一部曹雪芹记录他家族兴衰的史记,虽然作者没有写出背景年代,但是通过红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贾宝玉家族的事情和曹雪芹家族的事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红学家也通过对《红楼梦》的考证和解读,填补了很多历史的空白。


虽然我们常人读肯能还读不到那个高度,但是从里面学习一些知识道理还是可以的,一部名著的产生,基本都有其现实的意义,读懂了里面包含的深意,是读名著的意义。


03 体验到经典文学的魅力,读名著会更有趣


我们知道,不同类别的书阅读方法不一样。


吴军说到,他会将他看的书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供浏览的书,这类书可以快速翻阅,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就行


这类书籍只是为了增加阅读量,获得某类知识点。那些号称一天阅读一本书的人就是如此,只关注一个知识点,只要找到了这个知识点,就算读完了一本书。


第二类:需要细读或者精读的书,会逐句读完。


这类书籍作者会一边读,一边划重点,有时还会对重点内容建索引。比如很多人喜欢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曾国藩传》,这些书籍他们都会一字一句地读完,不断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第三类:需要典藏的书。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考书,时不时会用到的,比如吴军读《剑桥中国史》,全书虽然很长,但是他可以一字不落地读完。还有就是需要品读的书,大部分是经典。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很多人收藏了不同的版本,常读常新,不同时期读有不同的收获和理解,这就是大家需要阅读名著的原因。


而很多人不喜欢读名著,不仅是需要时间去理解、去消化,还有就是没有体会到经典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名著时体验到它们的魅力呢?

读文字作品,首先要去体会语言的美感。


这里举了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昧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一段文字读下来,我们不觉不会觉得视觉乏累,还非常喜欢,朗朗上口,深读后还能发现里面隐藏的哲理。


从狄更斯的那段开头的总结中,读者可以获取很多信息,了解那个时代的善良与邪恶、友情与阴谋、自由与暴力等等。就像《红楼梦》一样,其中12金钗、副钗里面的判词,这句话都代表了很多深意,每句话都暗示着每位女性命运的发展,还有里面的人名,什么卜世仁、贾政、甄士隐等等,都是谐音,都富有寓意。


用4个月读完《蒋勋细说红楼梦》:读经典,到底应该怎么读?

再者学会他们先声夺人的写法: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现在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


还有我们祖先留下的经典,比如《史记》、《论语》、《孟子》、《诗歌》等等优秀的作品,里面的句子优美易上口,也是很多人阅读时非常喜欢的地方。。


经常读,反复读,就能体会到经典中语言带来的美感和文字的魔力,理解其中所代表的深意。如果一直看一些网络文字,那自己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美感和文字的驾驭能力,读经典必不可少。


结尾:


阅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果的,就像吴军在书中说的那样:“阅读对写作的帮助至少要延后一到两年。”


读经典也是如此,它可能在短时内对我们的生活或者人生看不到太大的影响,但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还有不断的深度阅读,随着阅读的数量增加和自己的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读经典的影响力就会显现出来。


吴军的这本《阅读与写作讲义》不仅从讲述的了阅读的重要性,还讲了写作的重要性。


全书分为两个篇章,上篇是如何阅读与写作,下篇是阅读与写作经典范例


因为阅读过大量的书籍,吴军在写这本书时引用了很多案例,也因为学会了写作的技巧,整本读下来并不会觉得枯燥,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读后意犹未尽,后篇还有很多她对经典的解读,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多读经典,因为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红楼梦   史记   深意   中国   名著   层次   读者   老师   书籍   文字   时间   作者   经典   时代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