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外培训,这份提醒请收好

暑假已至,为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规划,成了家长的头等大事,而报校外培训为孩子的学习“加餐”,也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为此,义乌市教育局发布重要提醒,以为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的合法权益,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培训机构

这些规定得遵守:

(一)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承担法定义务

(二)规范合理收费,确保预收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超过60个课时的费用

培训对象没有完成的课程,应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退费。

(三)畅通维权渠道,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机构要以让消费者满意为目标,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责任心。

建立并畅通消费者沟通投诉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化解消费纠纷,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并及时改正,主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长

选择机构注意“四要”“四不要”:

(一)要查看经营资质

1.查看办学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适合孩子学习。

2.查看文化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义乌市教育局颁发)和《营业执照》(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民政局登记)等合法证件;非文化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合法证件。

3.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标准、退费流程、安全管理制度及各岗位安全责任人。

4.查看培训内容和学段是否与办学许可证审批内容一致,是否与您的孩子需求一致。

5.查看任教教师资质,文化类的教师必须有学科学段教师资格证信息。

(二)要谨慎缴费

1.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缴费。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卖课程,以不当用语误导学生报名,甚至虚构从未成交的课程原价,然后以划线价、折扣价进行虚假宣传,吸引家长缴纳培训费用。

2.警惕巧立名目违规收费。在缴纳费用前,家长要详细了解培训机构向社会公示的所有收费项目,对超出公示范围、一次性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收费,需仔细辨别,谨慎操作。

3.警惕炮制噱头高额收费。部分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和孩子考前的急切心理,假借命题研究中心、命题专家甚至命题人的噱头,组织所谓的保密培训、内部培训等,收取高额费用。

(三)要签订培训合同并妥善保存

培训前,一定要签订培训服务合同。

签订培训合同时,需要求培训机构提供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对合同中的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及退费标准与办法等条款,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

要在签订合同后再缴费。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

(四)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按照“ 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在与校外培训机构发生纠纷时,建议家长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

如协商无果,涉及有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可向市教育监察大队反映,举报电话:0579-85412730,邮箱:215482508@qq.com;涉及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可拨打96150或12345电话,还可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不要去“无证无照”的非法培训机构

(六)不要去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构

(七)不要相信虚假广告

(八)不要盲目报班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来源:义乌教育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校外   义乌市   噱头   命题   虚假   纠纷   许可证   费用   家长   消费者   合同   课程   机构   教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