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导语:近几年在为学生减负的道路上,教育部真是没少费心思,但要说哪个政策让我们离减负最近,自然要数“双减”政策了。但是“双减政策”依旧遭到了一些家长的质疑。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陈冬青对外国人说:你们无法想象,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辛酸。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当时觉得,中国学生真优秀,为了考试可以付出那么多努力。但是现在则觉得,中国学生真可怜,为了考试,竟然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所以当得知“双减”出现时,笔者很为学生开心。

“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但是“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课余时间用来干嘛?家长的回答让人意外。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

其实早在“双减”之前,中小学生的学校作业负担就已经得到减轻了,不少低年级小学生已经不需要写学校作业了。但是从学校这里减轻的负担,反而在补习班中被“补了”回来。

所以家长对补习班时怨声载道,不送孩子去,怕被其他同学落下,去了又觉得孩子学习太累。现在好了,补习班也受到了严格管控,学生的假期算是保住了。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但是学生在从学校作业和补习班中解放出来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呢?教育部的打算是让学生将更多时间放在提升综合能力上,比如让学生学习音美,让学生增加运动。

但是家长的回答让人意外,家长直言:手机成了学生的新宠。原来,学生们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了“玩手机”上,女生更喜欢看短视频,男生更喜欢玩游戏,家长想管管不住。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处不容分说,而这已经违背了“双减”的目的。所以有家长心存质疑,十分担心学生会在离开作业和补习班之后,反而会栽倒在手机上。

那如果家长不给学生配备手机,是不是一切就能万事大吉呢?对此家长众说纷纭,有家长说带手机能方便联系,偶尔也能搜一搜题,有家长觉得别人都带手机,自己家孩子不带会自卑。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那中小学生到底应不应该陪伴手机呢?笔者认为,中小学生不应该配备手机,如果只是为了解决沟通问题,那电话手表就可以替代,如果需要搜题,那晚上回家用家长的手机就可以。

中小学生不应该配备手机,很有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

首先,中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很难抵抗得了手机中的各种诱惑,容易因为玩手机占用学习时间,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其次,不支持中小学生频繁使用搜题软件,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导致学生不爱思考,甚至会采用“抄作业”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再次,手机不但会对视力产生影响,还容易占用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据笔者了解,有些学生会跟家里说出来运动,结果是和几名同学一起坐着玩手机。

所以,笔者认为,中小学生还是不要配备手机的好,家长不要因为溺爱影响了孩子的前提,中小学生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贪恋”,而浪费了大好青春,要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双减”政策中,已经对“管控手机”进行了预热

听完家长的一语道破,不禁让人感慨:补习班被管控了,是不是也该到时间管控下手机了?其实在“双减”政策中,就已经提前预热了对“手机”的管控。

“双减”中指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所以,在不久在将来,那些对学生学习有弊无利的手机软件,可能就要和学生说拜拜了。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将不会再出现写不完的作业,不会再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更不会再有会影响学生成绩的电子产品和手机软件。那家长是否只要“瞧好”就行呢?

笔者认为,在“双减”政策实施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不能仅仅在“瞧好”,因为学生年龄毕竟还很小,老师也不能24小时时刻监督,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教育,注意引导。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笔者寄语:

从目前来看,“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余出来的时间是在玩手机,但是相信在教育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拥有更加丰富的课余生活。

最后,要对各位家长说,“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的人才不是考试机器,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家长一语道破

今日话题:“双减”政策落实后,你家孩子在干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家长   政策   时间   目的   教育部   学生   作业   补习班   课余   中小学生   笔者   配备   负担   孩子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