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婚,女孩之殇(二)

更多有灵魂的文字,等你来点击“关注”(◕ᴗ◕✿)

【家国天下·关注】

作者:Bella


在童婚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它的现状和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童婚的成因。


1 严重的性别歧视

在童婚盛行的地区,女孩往往不被珍视。她们被视为家庭的负担,而出嫁,就是原生家庭将这种负担转移出去的最好方式。她们的价值与金钱画上了等号,结婚所带来的彩礼就是她们被抚养的目的。女孩们被当作货品或者牲畜,完全失去了尊严。这种做法本质上与贩卖人口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婚姻”和“习俗”的掩饰下,法律与机制的保护很难介入。

37岁的Consolata来自非洲布隆迪。16岁时,她被嫁给了一位37岁的陌生男人。她竭力抗争,可耐不住父母的威胁:要么乖乖出嫁到丈夫家,要么被赶出自己的家庭!为了有个栖息之所,她只能带着恐惧成为了那名中年男子的第二位妻子,饱受丈夫的暴力和第一位妻子的虐待。她的父母并非不了解这些情况,只是比起丰厚的彩礼,女儿的幸福安全实在算不上什么。Consolata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6岁起她的父母就不再让她接受教育。

在布隆迪,性别歧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当地语言也在诉说着女性受到的侮辱。他们的女孩被称作“umukobwa”,意思是“为了彩礼”。

性别歧视的另一个表现是男权主义。男性对女性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包括女性的婚姻、性行为、日常生活、穿着打扮等。电影《神秘巨星》中,主人公尹希娅的爸爸打算让她初中毕业后就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而这个决定是被“告知”给了尹希娅和她的妈妈,并不需要征得她们的同意。

童婚,女孩之殇(二)

2 极端的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在童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童婚习俗盛行的地方,人们坚信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连女童自己也不会对此质疑。即使政府的法令规定了结婚年龄,当地居民仍然会以“传统文化”“民族惯例”为由拒绝执行。

印度的《婚姻法》规定,男性的结婚年龄是21岁,女性的结婚年龄是18岁。对实行童婚者,处以1000卢比的罚款或3个月以上的监禁。但是,当地的很多宗教经典中,却规定了早婚的惯例:《僧沃尔德录》提到,如果女孩10岁还没结婚,其父母兄弟将会遭到地狱的刑罚;《摩奴法典》规定,30岁的男人应娶12岁的女孩为妻,24岁的男人应娶8岁的女孩为妻。所以,尽管有明文规定,印度的童婚依然盛行不绝。

改变传统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当人们长期委身于某种价值观的时候,停止有关行为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与外界的非议。一旦有人贸然反抗,身边的人会认为这是不对的、肮脏的、甚至是罪恶的,反抗者将会被排斥出所在的圈子,甚至是被定罪处罚。这对于长期生活在某个村庄或宗教社区,与外界少有联系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女孩的结婚年龄与家庭的社会形象挂钩,晚婚会引起周围人的嘲笑与斥责。婚前有孕更会使整个家族遭到唾骂。虽然每位经历童婚的母亲对于那种痛苦与恐惧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是,为了维护家族形象,她们依然坚决支持自己的女儿在童年时就结婚。

文化习俗的影响不仅在闭塞的地区根深蒂固,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这些障碍也阻挡了废除童婚的进程。例如,美国新泽西州的议员们曾想通过一个法案,禁止18岁以下的人结婚,却被州长Chris Christie否决了。他认为,在很多基督教、犹太教和穆斯林社区中,早婚属于正常现象。提高结婚年龄会使人们的宗教文化传统受到侵犯,而青少年中的堕胎情况也会变得严重。

童婚,女孩之殇(二)

3 令人窒息的贫穷

贫穷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童婚也不例外。在极度贫穷的地区,女性出嫁意味着为家里节省一大笔开支。结婚之后,女性的日用所需、教育费用、医疗开销都不再是原生家庭的负担。此外,男方给出的高额彩礼可以让一个贫困的家庭还清债务,或者处理其他的社会经济纠纷。与性别歧视下出卖女童的行为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似乎并不是受到利益的驱使,而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唯一选择:早早出嫁,女孩和原生家庭都有活路;待字闺中,全家都面临饿死的危险。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贫困家庭的女孩往往会做出艰难却主动的选择。

贫困究竟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略窥一二。住在尼泊尔特莱的GangaRam10岁就结婚了,她的家庭获得了3样彩礼:一笔现金,一头水牛和一辆自行车,总价值450美元。450美元对我们来说只能买一部手机,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却是4年的收入。不仅如此,自行车还是方便且贵重的代步工具,相当于我们的汽车。拥有一头水牛可以让田里的出产高出4倍,这对以农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而言,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的重要保障。

当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当贫穷生生地扼住了生存的喉咙,幸福与尊严只能被搁置一旁。

童婚,女孩之殇(二)

4 居无定所的危险

并不是所有的童婚都是不公的产物。更为悲哀的情况是,在极端条件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与幸福不得不为她们选择“婚姻”这个避风港。即使明知日后面临的风险,可现实的危害令他们无路可走。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战争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比如,多年的叙利亚战争使得大量人民外逃到其他国家,成为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没有收入来源,也得不到完全的法律保护,面临着贫困、人身伤害等危险。为了保障女儿免于饥饿和性伤害,许多父母会将其嫁给当地人。可是,更多时候,婚姻却成为家暴和性虐待的避难所。

Ola原本住在叙利亚阿勒波,因为战争和父母来到约旦避难,13岁时就与一名当地男子订婚。结婚前,父母告诉她,丈夫会比家人更爱她,会带她去任何地方。然而,结婚之后,Ola的丈夫和家人却把她当成佣人,让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甚至住在厨房。Ola向法院提出离婚,可丈夫一家却失踪不见,案子只能陷入僵局。

对于另一些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为了避免让她们再受当地传统的折磨和欺压,早婚远嫁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来自俄罗斯的纪录片制作人Ivan Vdovin曾经记录过一个悲伤的故事。2016年,Ivan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边境的Wadi Qelt山谷工作。有一天晚上,他和当地向导Arafat一起聊天。

“你喜欢我的女儿吗?”Arafat突然问。

Ivan礼貌性地点点头。

“那你把她带回俄罗斯吧。等她到了12岁,你可以娶她。”

Arafat的话令Ivan感到无比惊讶。

“我很爱她。”Arafat继续说道:“可我怕自己无法与传统抗争到底,无法保护她。如果这样的话,她会成为其他男人的‘财产’,这就是她的命运。你是个好人,如果她跟你回俄罗斯,就可以接受教育,过普通人的生活。”

——对不起,孩子,为了你的幸福,我只能让你早早地离开我。

恶意催生了苦难,而苦难又为恶意的发展搭建了温床。这样的悲痛,就在我们身边上演。

童婚,女孩之殇(二)

童婚的原因深刻复杂,涉及层面广,又彼此互相交织,形成了一张坚实的大网,将无数女性和女孩的命运困在其中。这张网的消失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我们每一次满怀怜悯的关注,每一次坚定勇敢的努力,都是一把切割巨网的利刃,都会带来一点黑暗终结的希望。我们有共同的命运,也有共同的未来,希望的种子终将长成一片绿荫。盼望,永远不会带来羞愧……


本文成文参考GIRLSNOTBRIDES, care, ThoughtCo,搜狐等网站资料,与“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一并致谢!


附:童婚系列推文第一篇:童婚,女孩之殇(一)


声明

《誓约》所有文章均欢迎转载,但转载时请务必声明来源(“转自《誓约》,微信公众号The_Covenant”),并且不得对原作内容进行修改!

如有合作意向,欢迎通过微信或邮箱(the_covenant@163.com)与我们联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布隆迪   叙利亚   女孩   彩礼   俄罗斯   贫穷   丈夫   性别   年龄   父母   女儿   婚姻   传统   家庭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