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保姆、假奶粉:老人和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家国天下·热点】

作者:Bella

1 如果没有监控

5月2日晚,江苏常州溧阳市张先生家里的监控视频记录下一段令人发指的画面:刚上班八天的保姆虞某,先是用衣被蒙住老人的头部,然后一屁股坐在老人的胸口,甚至悠闲地摇起了扇子。老人在重压下渐渐停止了挣扎,失去了呼吸。

事发后,虞某镇静地帮助家属处理后事,淡定地说道:“不要慌,我送走了很多人,这个我懂。”

听后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如果不是监控镜头,张先生一家甚至会将杀人恶魔当成恩人;如果没有监控镜头,还有多少人会被虞某“送走”?

早在2015年,就发生过惨绝人寰的毒保姆杀人事件。2014年,44岁的何天带在刚进入雇主家工作的第4天,将安眠药、敌敌畏放在肉汤里,喂何老太喝下。老人睡着后,何天带又用针管吸满兑有敌敌畏的汤汁,注射到老人的身体里。随后,她又用尼龙绳勒住老人的颈部。公安机关在调查中发现,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何天带曾以类似手法犯下另外9次故意杀人案,其中2次未遂、7次造成被害人死亡。9次事件中,被害人家属都没有发现疑点。

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我国家政从业人员有2000多万,而需求量超过了7000万户。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家政行业的监管很不严格,许多中介机构并不核实保姆的人品与能力,只要有身份证、能正常交流,就允许其参与工作。有时连健康证都不是必需的。有的保姆被投诉后受到处理,换个公司又可以继续上岗,甚至作为“优秀员工”被推荐给其他雇主。

毒保姆、假奶粉:老人和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2 形同虚设的监控

没有监控的地方祸事不断,有监控的地方也不能幸免。

最近,郴州市多个儿童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服用倍氨敏“奶粉”后,出现了湿疹、拍头、频发发烧、颅骨突出、发育滞后等症状。去医院检查,竟被诊断为佝偻病。原来,298元400克的“奶粉”只是没有营养的蛋白固体饮料!

并非没有人质疑过倍氨敏包装上的“固体饮料”字样,但是店内导购人员向其表示“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还说“十分适合过敏宝宝喝”。然而,涉事产方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却表示,“倍氨敏”是普通食品,普通人群均可以食用,产品符合国家固体饮料标准。该产品外包装清晰标注系固体饮料,没有夸大宣传。同时,经第三方检测,“倍氨敏”产品质量合格,标签合格。

各种检测都合格,还有相关检测。导购的推荐没有证据,价格比进口奶粉还高,产品名称和包装都像极了奶粉——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人深谙制度,为了钻漏洞做足了功课。即使在上有政策的地方,不法之人仍然会打出恶毒的擦边球。

其实,早在2019年,郴州市就发生过另一起“大头娃娃”假奶粉事件,事情的起因是某位医生将一款名为“舒儿呔”的固体饮料作为特医配方奶粉推荐给牛奶过敏患儿使用。事件被定性为虚假宣传,企业和医院被要求按退一赔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属赔偿,涉事医生停职一年。这样的惩罚是不是太轻了?医生第二年可以换个医院重新挣钱,孩子一生的健康就只值得“退一赔三”吗?这种结果是会震慑住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还是为他们的侥幸心理提供了更大的生长空间?

毒保姆、假奶粉:老人和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3 人性中的“蝇王”

监管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人性的黑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高丁的《蝇王》为世人呈现了没有监管的人性在撕去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后最为真实的一面。

一场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6—12岁的男孩从英国离开。飞机因遭到袭击迫降在太平洋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起初孩子们建立起一个民主制的小团体,分工明确、相处和睦。然而,随着“野兽”的出现,安宁与和谐被打破,孩子们很快分成了两派。两派之间矛盾不断,最终由暗自较量升级成暴力争斗。罪恶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原本可爱的孩子成了互相残杀的凶手。被外界发现时,他们早已形同野人。

“蝇王”一名取自圣经中的“别西卜”,这是魔鬼的一个称呼,翻译过来就是“苍蝇之王”。蝇王在小说中的具体形象是一颗悬挂着的猪头,象征着人性中深入骨髓、无法避免的劣根性。这个猪头准确地预言了孩子们自相残杀的局面。

在小说的结尾,一艘巡洋舰发现了幸免于难的那些孩子。得救的拉尔夫回想起岛上生活,不禁失声痛哭。高丁写道,他是“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这艘拯救了孩子的巡洋舰,或许刚刚打完一场血腥的战争,又或许几天后会以更加仇恨的方式去追逐敌人。这也揭示出监管中最窘迫、艰难的一面:所有的制度与道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凝视,黑暗在握,人性真的靠得住吗?

毒保姆、假奶粉:老人和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4 要公义不要监管?

C.S.路易斯在其著作《返璞归真》中写过,人们日常的争吵,不外乎下面的一些话:要是人人都这样对你,你开心吗?”“这是我的座位,因为我先来。”“由他去吧,他又没有对你不住。”“你干吗先动粗?”……他说:“这些话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说话的人所讨厌的不只是对方的行为,而是要对方注意到一些行为的标准。”被质问的一方一定会为自己辩护,但不会否认这个标准。“这样看来,争吵的双方心里都有一条道理,一条公道的原则,一种正当的行为或道德的规定,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是他们都同意的。”

今天我们对毒保姆的事情表示愤怒,为喝了假奶粉的孩子感到心痛,正是因为心里有这样一种最朴素、最具认同性的准则和是非观。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通常被叫做“天道”“天理”“常识”。这说明我们不仅渴望公义,还相信存在一种普遍的标准,违背它就是恶。

因此,每当恶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渴望更透明、更有力的监管。然而,被监管的对象最好不要包括自己。一个人无论平时怎样呼吁正义、要求公正,一旦被镜头拍下自己的不义之举,就会希望镜头暂时失灵,或者对举报自己的人心生怨恨。越是有威望的人,越会掩盖自己的坏行为,回避光的照射。

人性的黑暗与对公义的渴望,最朴素的标准与最普遍的逃避。或许,这真实而巨大的张力应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我们不过是人。而在蓝天之上,在人心深处,永不失灵的镜头会清晰地拍下每个人的一举一动。永恒的正义,比日月还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奶粉   郴州市   保姆   孩子   敌敌畏   巡洋舰   固体   底线   家属   合格   人性   饮料   黑暗   镜头   老人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