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观后感:把故事起伏讲述好,把人性积极关注到

《悬崖之上》观后感:把故事起伏讲述好,把人性积极关注到

影片《悬崖之上》作为谍战片,非常全面展示了人性各个角度,之前涂鸦了几篇文章,包括从表面看到本质、情绪管理、三位一体等,本质是借助影片谈心理。

无论如何,最核心的还是人性视角,本文从心理感觉特性和积极人性进行简要分析,也可以认为是“把故事起伏讲述好,把人性积极关注到”

一、认识心理感觉特性,即心理对变化的刺激感兴趣。

电影如同记述文,是讲故事的,我们记住故事的一定是框架,而不会是细节,好比初次接触一个人,会留下对此人总体印象、大概评价。

这意味着优秀影片一定是讲了一个好故事,故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韵味悠长,更具体的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比如这部谍战片,看似讲述我方特工执行接送人员任务,实际是讲述敌方特务利用我们任务破解我方潜伏特工的故事,好似俄罗斯套娃,大圈套小圈,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才会显得故事有悬念有起伏有节奏,而不是平铺直叙,一眼看到头,直接猜中结果。

这种故事讲述技巧,其实就是利用了我们心理感觉特性,即我们对那些变化的刺激最感兴趣,而预期到的刺激不会有太多波澜。比如,精彩故事在于出乎意料,好笑话就是出其不意,感动也是预期之外,而被我们预料到事情再精彩也会心平气和保持平淡。

因此,引申下感觉适应这个概念,假设你一直对某个人好,好的不能再好,有一天你不能对其好了,大概率是这个人对你不好。所谓被惯坏的孩子,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之前口碑票房皆佳的《你好,李焕英》,其故事构思非常巧妙,原本是女儿穿越回去表达对妈妈的爱,最后才发现是妈妈暗暗配合着自己,是妈妈表达对孩子的爱。


《悬崖之上》观后感:把故事起伏讲述好,把人性积极关注到

二是积极关注尊重人性,即工作生活相辅相成以人本为核心。

影片看似最突兀的情节,就是特工老张原本轻松逃离特务追踪,却突然被出现的自己孩子吸引住,最终因为“儿女情长”行动失败被捕。

很多文章分析这个情节,乃至引出这是故意为之。佐证就是在向潜伏特工老周转交任务时,向组织提出三个事情,按照先后顺序是完成行动、解救同志、找到孩子。

影片最后老张壮烈牺牲,但是老张的三个要求都实现了,代表着组织对于个体工作与生活予以重视,展现积极人性观,而不是残酷无情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

家国情怀是每个人都有的,工作与生活不是彼此分离对立的,尤其对于工作为重的行业而言,尽可能考虑人性需要与满足,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必须要达到的。

毕竟,人在做大家在看;毕竟,工作是人干的。

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后,前线司令员张国华向中央汇报时,总结出我军获胜秘诀在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并迅速传遍全国。做到这个前提,就是尽可能减少无谓牺牲,包括训练与救护。

电影是生活的艺术表现,生活最感人的是激发出积极人性。优秀电影自然如此,这部影片从上面两点对此加以诠释,讲述故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留下印象,展现人性饱含积极关注富有温度。

日常生活里,讲好故事,积极关注,也是如此!

《悬崖之上》观后感:把故事起伏讲述好,把人性积极关注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人性   故事   观后感   特务   情理之中   我方   意料之外   特工   悬崖   特性   影片   妈妈   感觉   孩子   心理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