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必行婴宝”教你孩子交朋友 干涉or放手?

都说环境和同龄人对孩子的社会化影响很大。就像:在过去,在孟母,当你选择你的邻居时,你没有学习,你失去了机会。所以很多家长都在担心: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分不清善恶对错善恶。那么,父母是否应该引导孩子选择朋友呢?如何引导?

今天的文章是讨论孩子的朋友。

我经常在微信后台得到以下问题。亲爱的朋友们,你也可以试着想想。在以下情况下,你会干涉孩子的朋友吗?

场景1:

女儿29个月了,最近总有一个39个月的小姑娘来陪她玩。和她玩了几天,发现女孩很任性,特别爱哭,孩子特别爱模仿。我怕我女儿会变成那样,所以我不想让她和那个女孩玩,但是那个女孩特别缠着我女儿,所以我不能避开她。我怕阻止他们来来去去会太影响我女儿的社交能力。我该怎么办?

场景2:

我的孩子4岁,女孩,外向。我们通常有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习惯。她喜欢交朋友,但是现在我感觉有些孩子有很多缺点,和他们一起玩怕其他孩子把坏习惯传染给她。这种担心有必要吗?她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场景3:

我女儿上三年级了。她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其他孩子,并且在学校有很多朋友。但是现在,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有点担心,怕她在学校交一些调皮的朋友。小时候父母经常叫我不要玩成绩差的。当时我还鄙视他们的想法,但现在我也有同样的想法。真的希望她多和成绩好的孩子玩。不知道其他家长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另外,我应该干涉孩子交朋友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会对同伴的互动有越来越多的需求,逐渐和身边的孩子变得亲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孩子的“朋友”概念真的是从“和朋友做同样的事情”开始的。就像我妈妈说的,孩子喜欢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可以理解,爸爸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好榜样”包围,学习和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如果你身边有“坏榜样”的话,我希望尽可能帮你的孩子遮风挡雨。

但其实你会发现,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无论你多么努力地为孩子选择学校、班级甚至朋友,你都会在孩子身边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有的安静,有的活跃,有的听话有礼,有的调皮任性。你总是想为你的孩子做选择,保护他们免受“坏”伴侣和影响,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抱怨和担心自己的同伴和环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端正心态,积极看待问题。

与其把“罪恶感”推给“坏”同伴,不如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与同龄人的游戏大多是平行游戏,也就是他们自己玩游戏。真正意义上的同行互动和相互影响其实很少。稍大一点,孩子将需要真正的同伴互动,活动和与朋友的游戏。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孩子虽然比不上成年人,但绝对不是没有自己的任何思想和倾向,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行为,不加思考。

一般来说,家长担心的不完全是孩子对不良行为的“模仿”。更多的是由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自制力之间的不匹配。孩子正处于习惯和规则建立的时期,内心秩序规则尚未牢固建立。孩子有时候会做一些父母认为“出格”或者“他们以前太优秀了,做不到这一点”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兴奋太好奇,忘记了规则,或者是脑子里没有规则。你不能把“责备”完全转移到“坏”同伴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可以在平日里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真正防止孩子“行为出格”。

尊重孩子的朋友,适度表现出你的倾向

在同伴交往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与自己脾气性格相适应的朋友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发掘朋友的优点和长处。比如跟孩子说“你为什么更喜欢XX孩子?”“XX小朋友很有礼貌吗?爱帮助别人?... "“妈妈也喜欢XX孩子,因为妈妈觉得TA……”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在父母的引导下知道什么是好的品质和行为,应该去模仿和学习。

即使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也不要完全抱着“那个孩子不好,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和TA交往”的想法。既然是孩子喜欢的好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许你不了解他们的好朋友,也不了解你自己的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朋友有缺点,也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讨论比较,适度向孩子表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消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多角度观察评价一个人,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任意否定他人,多关注他人的优点。这是父母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也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去做。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小圈子里,鼓励孩子多和伙伴交往。

虽然每个家长都承认应该允许孩子拓宽知识面,但他们应该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这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画一个小圆圈,建一个小温室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遇到一个认为自己“坏”的孩子,都会想告诫孩子不要互相玩,尽量远离对方…

这样做,很容易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多功利的原则和想法。有些孩子可能会迷茫,逐渐不知道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有些孩子出于逆反心理,会偷偷和父母认为“不好”的朋友交往。总之,父母的“良苦用心”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社交,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和同伴关系的建立,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与不同发展水平和成长经历的同龄人一起玩游戏的孩子,包容性更强,能够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心理状态,有更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因此,父母在和孩子交朋友方面仍然不占优势。最好多鼓励他们,少限制他们。

孩子正处于认识自己和世界,学习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多鼓励孩子的同伴交往,少限制,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形成清晰一致的行为标准。

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同伴交往中发挥积极影响

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积极发展的时期,对一切事物和行为都是新鲜好奇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良好的亲社会行为。通过他的观察,孩子会知道哪些行为符合社会预期,会受到表扬和鼓励;哪些行为不被喜欢,可能被批评指责。在这种生活实践中,孩子会逐渐学习和推理,并形成自己内在的行为规则和道德约束。

当孩子在身边时,有些孩子会有“不好”的行为。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言行去影响同龄人,这不仅会影响同龄人的行为,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阐明并遵守自己的准则。同时增强了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影响力和自信心。

“诺必行婴宝”教你孩子交朋友 干涉or放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   好朋友   同龄人   交朋友   同伴   想法   担心   家长   不好   父母   女儿   规则   身边   能力   喜欢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