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生活中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这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觉得自己是最精明的,觉得觉得别人都是傻瓜。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算计,玩弄心机,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机关算尽,但是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如林语堂所言,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01

古今中外,耍小聪明误事的,甚至丢掉性命的人比比皆是。

清代的和珅,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珅自尽,并抄了和珅的家财。有人估计,和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

固然,献媚逢迎是其才之"专长",但诚如鲁迅所说:"帮闲也得有才。" 和珅是有才,若无才,他何以由一名当差的升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

他在狱中作的诗,即可作证。和珅为官,弄权耍奸,朝野骂声不绝。故而当他的靠山乾隆帝死后不久,他就被新皇帝嘉庆宣布20条罪状,且被令自裁。

民间有句谚语,叫"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这8亿两乃种种祸国殃民、巧言令色的诸般前事的积累和物化。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8亿两还不是入了国库?"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总结得何等正确!恋生惧死,人之常情,和珅伤感于前事,他身陷囹圄之际,终究还是明白了他的那种以权谋私的"才","误了自身,罪该应得,没啥冤枉"。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代表,他口才出众,大权独揽,而且手段极其狠毒,一生耍弄心机与手段,但是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别人评价王熙凤的一生时都是这样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

观古可以鉴今,到头来感伤嗟叹,恨"才""误"身,那份欲说还休的复杂心绪,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聪明人,也都喜欢别人认为自己很聪明,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聪明,因为善用聪明需要的是智慧,而非聪明本身。

所以,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就是说,聪明人反被自己的聪明拖累了。

和珅聪明吗?聪明。但是为什么反被聪明误呢?

第一,自视高人一等。聪明人总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些事情,因此很容易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第二,孤立无援。一个人如果特别聪明,那么他从小就容易离群孤立,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对思维比他们慢的人不耐烦,于是很自然地会物以类聚,只和别的聪明人交往。成年后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习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屑与人合作,并用自己的聪明排斥他人的经验,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就大事不妙了。

第三,盲目自信,不计后果。聪明人总是在想:"我的下一个高招是……"他们因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所以都喜欢行险招,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害。

第四,过分的好胜心。许多聪明人都不了解一个简单的事实:强中更有强中手,那山更比这山高。即使你站在某一领域的顶点,你在这方面胜人一筹,也不等于在另一方面一定能成功。

天生聪明,固然就拥有了令人欣羡和成功的资本,但聪明也应审慎用之,机关算尽也必会有一失,有才是好事,但也别"身死因才误"。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02

毛泽东曾诗赠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里面所提到的吕端,是北宋有名的宰相。遇到大事,坚持原则,从不含糊。

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士大夫历来瞧不起考不上进士而靠祖上的荫德入仕者。吕端靠父亲的关系当上小官,步步高升,领导满朝状元、进士出身的文人士大夫,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有些人看上去很傻,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任何心计,但他们其实一点都不傻,他们只是把没有心计当成真正的大智慧。

宋朝宰相吕端曾在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手下为官,前后共计四十余年。可以说就是傻中精的典型。

据宋代僧人文莹《玉壶清话》记载,赵光义决意任吕端为宰相之前,曾在一次宫中宴会上,特作《钓鱼诗》赠吕端,诗中有"欲饵金钩深未到,磻溪须问钓鱼人"之句,把吕端比作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暗示将拜他为相,可见赵光义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然而,吕端却和诗道:"愚臣钩直难堪用,宜问濠梁结网人",以钓鱼无术来比喻自己不堪宰相重任,请求赵光义另访贤达。后来,当赵光义把这个想法对近臣说出来时,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赵光义却斩钉截铁地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最终拍板,提拔吕端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算是正式拜他当了宰相。

他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来都不耍心机,糊里糊涂,但是,他不是真的傻,在国家大事面前,他也能显露出宰相应有的精细。

当时,北宋的另一位名相寇准和吕端同朝为官,此人虽然办事果断、才能俱佳,但是性子有些刚烈,而且生活上出了名的奢侈无度。

吕端当丞相之后,担心位高权重,会让寇准心中不平,一旦因此两人失和,那么朝政一定会受到影响。于是就请太宗另下了一道圣旨,让正担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且两人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吕端的这一举动果然平息了寇准对他的不满。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宋太宗非常器重吕端,曾经要求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端处理,然后再呈报给他自己。但是吕端处理国家重大事情的时候总是同寇准一起商量,从不独断专制。甚至于,吕端还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参知政事,而他的这种主动让权的行为,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傻透了。

还有一次,吕端因病在家休养,没有上朝,想不到就被御史中丞李惟清在太宗面前告了一个恶状。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吕端耳中,吕端却傻乎乎地没有任何动作,没有跑去找皇帝哭诉表忠心,也没有怒气冲冲地去找李惟清算账,还是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他这种心态,也被世人说是"傻到家了"。

吕端的傻还表现在他平时处理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虽然吕端身居高位,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但是他居然没给自己留下多少积蓄,以至于他百年之后,家中儿子生活拮据到了只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来凑齐结婚的钱:这样一贫如洗的宰相,在世人的眼中又怎么不傻呢?

别看吕端在这些方面傻气十足,但在面对国家大事时,他却比任何人都精明睿智,把问题看得比谁都透彻。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太宗时,党项人李继迁屡次侵扰北宋边境。在一次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他的老母亲被宋军俘虏了。当时寇准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副使,皇帝单独跟他秘密商量此事,准备在西北边境上大张旗鼓地把李继迁的母亲杀掉,以此来惩戒李继迁。

商议结束之后,寇准在出宫门的路上正好遇到吕端,在两人的谈论中,寇准把之前的商议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吕端。吕端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说:"这件事情如此处理恐怕有些不妥,请你暂缓处理,我马上去觐见皇上。"

吕端很快就到了皇帝面前,说:"陛下,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高祖刘邦的父母,并想要把他们在阵前用锅煮了,可刘邦却说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汤喝吧。连刘邦尚且不会顾虑他的父母,更不用说李继迁这样没有接受过孔孟教诲的化外之人,陛下这样的做法,非但威慑不了李继迁,反而只能结下更深的仇怨,让他的反叛之心更坚定而已。请陛下三思!"

太宗皇帝深思后,觉得吕端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吕端的建议,把李继迁的老母安置在了延州(陕西延安),优待有加。

后来,李母在延州寿终正寝,而李继迁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他的儿子李德明归顺了宋朝。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03

真正绝顶聪明的人,并不会刻意显露自己的聪明,处处用尽手段为自己争名夺利,而是懂得不在一些小事上计较太多得失。

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没有脾气,其实骨子里尽是隐忍和谦和,这份平静,迟早会让人受益,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刻的退让,终将换来长久的和睦相处。

越聪明的人,越不喜欢借助于排挤别人,来证明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从帮助别人的角度上,体现自身的价值。

真正聪明的人,善于在这些事情上,适时地退让,比如,自己有错的时候,外界变化的时候,小事情的瓜葛上等等,退让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格局。

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最笨,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前事   嘉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政事   刘邦   小聪明   宋朝   宰相   陛下   北宋   聪明人   心机   糊涂   皇帝   聪明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