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这两天,外媒陆续刊载了一条惊人的消息:

英国历史上的头号双面间谍,冷战期间“背叛”西方投向苏联的George Blake于12月27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8岁…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英国历史上的双面间谍不少,然而像Blake这样招致西方舆论集体痛恨的着实少见。

这位潜伏在英国军情六处MI6,却效力苏联的“伪装者”,无数次向苏联方面提供情报,一生中“出卖”了500多名英国特工,让英美两国的多次重大谍报努力付之东流。

也因此,如今Blake离世,英美媒体上,“MI6头号叛徒”,“西方的头号罪人”等字眼随处可见。

然而另一方面,英美媒体也不得不承认,Blake是现代谍报史上宗师级的存在,在各种间谍档案里,Blake都被冠以“莫斯科王牌间谍”的称号。

他的出身复杂,能力超群,屡屡帮苏联在情报战上大获全胜,身份暴露之后还能最终全身而退。

这位传奇双面间谍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1922年11月,George Blake出生在荷兰鹿特丹,母亲是荷兰人,父亲是西班牙犹太人,因为一战时曾和英军一起作战而被授予了英国公民身份。

年少时的Blake经常随母亲进出教堂,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牧师。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然而,随着父亲病逝,家道中落,13岁的Blake被迫去埃及的姑姑那里借住,

在这里,他不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通通精修了一遍,还通过表哥生平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这段看似不起眼的经历,为Blake日后的间谍生涯打下了基础…

1940年,18岁的Blake刚到荷兰就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德国入侵荷兰,母亲妹妹都在混乱中失散了,

目睹了德军在占领区的种种暴行后,Blake果断加入了荷兰抵抗组织的游击队。

此后的两年里,他和游击队一起四处征战,直到1943年才借道法国,逃到了英国伦敦。

到了伦敦之后,Blake在英国海军申请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一次临时调动,他被派去了一个工作室,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Iris Peake。

正是这个令他一见倾心的女孩,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is Peake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Peake不是个普通的打字员,她在英国的秘密间谍机构军情六处MI6担任秘书,家世显赫。

Blake经常跑去工作室,本意是为了接近Peake。

然而Peake在谈情说爱之外,还有别的想法:

她决定招募Blake为MI6的间谍,在她看来,Blake精明强干,拥有多元文化背景,通晓多国语言,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间谍人选了。

这段爱情因为Peake父母的阻挠没能修成正果,但Blake却从此踏上了间谍这条不归路…

二战结束后不久,东西方冷战很快爆发。Blake被MI6派往剑桥学习俄语。

到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Blake又被英国派往朝鲜公使馆,奉命搜集北朝鲜,中国和苏联的情报。

待在汉城(首尔)的公使馆的这段时间,Blake近距离接触了汉城普通人的生活。

当时的汉城满目疮痍,老百姓缺吃少穿,甚至喝不到干净的水。

而美国支持下的李承晚集团,却各种腐败,和美军夜夜笙歌,花天酒地。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眼前的这一切,让Blake对自己所处的阵营产生了怀疑。

后来Blake和一众使馆人员被北朝鲜俘虏,在跟随战俘营转移途中,Blake再次亲眼目睹了“美国盟友”对朝鲜平民的无差别轰炸,沿路乡村被炸成废墟,Blake和战俘也险些被美军飞机炸死。

当战俘们抵达鸭绿江时,Blake听说朝鲜军营里来了一些苏联人,Blake便偷偷写了一张纸条托人转交过去,之后Blake就被秘密带走了。

Blake被苏联人偷偷带去了莫斯科,几年后重返英国,他已经变成被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策反,成为了表面上回归MI6,实际效忠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双面间谍!

关于这一点,Blake不止一次表示,和英美的宣传完全不同,他事实上是主动投诚的:

“从美军的无差别轰炸开始,我已经深信自己站在了错误的阵营,从那以后,我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1953年4月22日,一架满载从朝鲜释放的英国俘虏飞机降落在牛津郡的机场,飞机上走下来一个衣着得体的中年人,在英国民众英雄般的欢迎声中,向人群微笑着挥手。

这个人就是在朝鲜被俘后失联许久的George Blake,但谁也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效力于苏联的双面间谍了…

回到MI6总部,Blake一刻也没有耽误,立即开始了在“敌营”的谍报行动,他每天趁着各种工作便利,用微型相机拍下了许多机密资料,之后偷偷交给克格勃在伦敦的接头人。

在MI6总部待了没多久,随着冷战的局势紧张,Blake被派往两大阵营交锋的前线——德国柏林。

当时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东西德分而治之,首都柏林也分成了两部分,同一城市里,两大阵营的间谍扎堆出没,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此时,身处MI6核心的Blake了解到,英美两国情报局正在联合策划一项大的监听计划,名叫“黄金行动”。

原来,早在20世纪40年代情报部分发现:

电话通话时,真实的声音就算被加密,在加密的一瞬间,原音仍然会残留在电缆上,只要从电缆线上把加密的电讯信号回波收集下来,再进行技术处理,完全能够把它还原成清晰的原音。

在1949年,MI6就用这种办法展开过“白银行动”,对奥地利的苏联占领区的通信电缆进行过窃听。

受“白银行动”的启发,1953年12月,CIA和MI6决定再搞个升级版的“黄金行动”:

在西柏林挖一个通往东柏林的隧道,隧道计划长2500米,其中有270米在东柏林,用来监听东德苏军的通信。

在挖掘的过程中,为了迷惑苏联人,美国方面派人在距两德交界处100多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半地下的大仓库,用来盛放隧道里挖出的3100吨泥土。

之后美国方面还故意放风说他们在建一个雷达站,为了观察东柏林机场附近的交通。

CIA和MI6的人夜以继日地赶工,隧道终于在1955年竣工,英美两国在仓库里安放了600台录音机,把所有内容都录了下来。

凭着这个秘密监听隧道,CIA和MI6平均每天收获800盒录音磁带,4000米长的文传打字带,CIA每个星期还派专机来将“破译的”监听磁带运回华盛顿处理…

然而,

英美两国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行动早就在克格勃的全盘掌握之中,因为双面间谍Blake早就计划的全部细节汇报给了苏联方面。

为了不暴露Blake,也为了放长线钓大鱼,苏联方面将计就计,每天故意泄露一些没用的“秘密”给CIA和MI6。

英美两国根本不知道,CIA和MI6的大批情报员们,每天加班加点监听和破译出来的内容,根本就是Blake指示苏联故意泄露出来的“水货”!

有MI6特工甚至私底下抱怨,说他们监听来监听去,苏联军队里怎么都是些“啪啪啪”的少儿不宜内容…

CIA和MI6更不知道,在Blake的通风报信下,克格勃已经开始悄悄布置反杀计划了。

1956年4月,一小队苏联通信兵在东柏林的公路上维修通信线路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条秘密隧道。又“无意间”将隧道门炸开后闯入,正好撞见3个美国人在里面搞事,3个美国人仓惶逃走时连电灯和窃听器都没来得及关。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黄金行动”就此彻底败露,苏联邀请了世界各国记者前来围观拍照,将CIA和MI6的监听计划展示给全球各路媒体。

英美两国花费670万美元(当于今天的6400万美元)苦心经营的“黄金行动”就这样打了水漂…

Blake不但帮助苏联挫败了“黄金行动”,还向苏联方面汇报了大批MI6同僚的资料。

到Blake调职离开柏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英国间谍都被他出卖给了克格勃,Blake曾在接受采访时亲口承认:

“我不能给出答案,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然而,当一个双面间谍犹如踩着钢丝生活,无论多么小心翼翼,总有暴露的可能。

1964年,社会主义阵营里也出现了叛徒,波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叛变,将华约盟友,苏联克格勃的大量情报泄漏给了MI6和CIA。

此时的MI6才终于意识到,“黄金行动”的失败,是因为一个双面间谍和超级叛徒,他就是大家此前从未怀疑的那个人,George Blake!

被英国通缉50多年的最强双面间谍离世…他的一生简直堪比007

一天夜里,远在黎巴嫩的Blake被顶头上司召回伦敦。第二天晚上10点,Blake便被控制,带到MI6的审讯室进行拷问。整整两天都没有拷问过什么实质上的证据。

然而到了第三天早上,案情终于有了突破,MI6转移了策略,开始从Blake的动机入手:

“我们知道你在朝鲜是被逼的,被拷问被折磨,迫不得已才投向苏联的,只要承认,我们会理解你的。”

此时Blake却绷不住了,他义正辞严地回怼到:

“我从来没有被逼过,是我主动去找了苏联方面,也是我主动要为那边工作的!”

就这样,Blake双面间谍的事实暴露,他因此被判入狱42年。

Blake自己交代:

几乎所有的英国间谍,都被他汇报给了克格勃。大概500到600人被捕,除了42人下落不明(英国方面认为这些人遭到苏联“清除”),剩下的在60年代末被苏联释放,42年徒刑妥妥是一个对等的报复。

下面 我们来科普一下

为敌方刺探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最早具有这个义项的字眼是"谍"。"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不过"谍"的意思跟今天间谍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谍"是一个形声字,形从言,既然从言,当然就要说话,因此《说文解字》解释道:"谍,军中反间也。"使用反间计当然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谍"的本义。

"间"怎么会跟"谍"联系起来了呢?"间(jiàn)"本来写作"闲(门里面是个月,而非木)",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释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孙子兵法》中把间谍分为"五间":因间(敌国的乡民),内间(敌国的官员),反间(本来是敌国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向敌方提供假情况,事发后被敌方处死的人),生间(完成任务后活着返回的人)。

与"间谍"词义相近的词;奸细、细作、斥候、探子、特工、特务等。

间谍为什么又称为"奸细"呢?原来间谍在古代叫"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卑微的人就称为"细人",平头百姓叫"细民";"作"是事情、事业,间谍工作不属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偷偷摸摸,很像地位卑微的事情,故称"细作"。

从事间谍活动的人物亦被称作"卧底"或"边缘人",其人身及心理方面的风险程度亦很高。因为此项任务通常由年轻的警员担当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搜集犯罪集团的证据,而任务成功的前提往往是必须取得对方的信任方可实现,当事人亦会牺牲自己的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一些警方卧底因为需要博取对方信任,拥有极大地大无畏精神,以身试法进行贩毒,吸毒,军火买卖或伤害他人身体的非法活动,对于他们的自身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后果和负担,当任务一经成功,这种牺牲自我保全大多数警队同僚的方式往往会得到警队内部乃至政府方面的丰厚嘉奖,但只要失败一次,其生命亦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

间谍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职业。从事间谍情报工作,好比刀头舐血,整日生活在危险之中。永不暴露的间谍是不存在的。

间谍活动的风险总是在变化,举一个例子。

譬如一名间谍在其他的国家内,违反了当地的法规,就会被人以间谍罪名放逐、囚禁,或甚至被处死。如果在自己的国家里犯了法,则会被以叛国的罪名囚禁,同样有机会被处死。

间谍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

间谍活动是为某政府效力的一部分。换言之,政府是支持间谍活动的。"间谍"一词很容易被人联想成:某一个主权国家监视著自己的敌国。最早开始,间谍是用来刺探军事方面的,但现今则蔓延至公司方面(俗称工业间谍)。有不少国家都会惯常地派出间谍去监视自己的敌人和盟友,但他们从不将这些资料透露给大众。另外,经常运用间谍的国家,往往都会去组织一个特别的公司来表代他们,例如:国际私人军事保安组织(SCG International Risk)。1990年的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动词"间谍"下了一个定义,意为:"收集、传送或泄漏关于国防的情报"。

情报人员,即间谍,也就是专门被雇来做这种事的人。他代表军队、警察或情报机构里面其中一员。他们专门去收集、融合和分析取回来的情报,以方便给政府提供对策。大体来说,情报人员往往会潜入对方的国家,然后收集和运行情报。这就成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间谍。人们称这类间谍为"鼹鼠"(mole)或"投诚者"(defector)。

根据工作目的地不同,间谍大致分为军事间谍和工业间谍(或称商业间谍)。有时间谍为敌对双方同时服务,称为"双料间谍",又称"双面间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英国   间谍   汉城   莫斯科   苏联   克格勃   朝鲜   敌国   荷兰   美国   阵营   隧道   情报   最强   多年   秘密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