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文 | 多多黛

1


这个周末,约闺蜜一家带孩子去公园赏花。 孩子们撒欢玩的特别开心。


几个孩子在儿童区玩秋千,大人们坐在长凳上休息。我和闺蜜两个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聊天,说着家里长短。


正在说话呢,突然听到一个男人大吼:这是谁家的孩子?


一个陌生的男人,正用手提溜着闺蜜家的儿子,一脸凶神恶煞的吼。


我和闺蜜立马跑过去,问是怎么回事。


那个男人声音很狂妄地说:怎么回事,你说怎么回事,这孩子把我孩子推了下去。


一边说,一边还提着孩子晃来晃去。


我们赶紧把孩子“救”下来了。孩子受了惊吓,钻进妈妈的怀抱。


闺蜜安慰孩子,我也努力平静自己,想搞清状况。


可对方态度很差,一直在叫:你这是什么孩子?怎么教育的?把我家的孩子推了下去,啊,你们大人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几次想插话,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直接也爆发了。


我指着他说:


现在你给我闭嘴,我告诉你,你孩子摔着了,磕着了,我们可以带到医院去检查,该道歉道歉,该治疗治疗,但是你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样对吗?像审犯人一样提溜着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灵阴影?


可他一直还在跳着叫:到底是什么孩子……


他自己的孩子在一边也因为他的暴躁,不停的叫骂,而吓得大哭。


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2


我也的确是有一些失态,我的女儿也说,是第一次看到我这个状态。


我之所以失态,是因为我看到当时那个大男人,是如何揪住朋友孩子的衣服,而我又了解朋友的孩子,并非是一个爱捣乱,不讲理的熊孩子。


过了好一会,闺蜜儿子的心情平静了。


慢慢地他告诉我们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因为他想帮小妹妹一起荡秋千,小妹妹在秋千上动,他想提醒她不要动,就用手碰了一下,结果小妹妹摔了下来。


如果对方心平气和地来说,我们绝对不会包庇孩子,不论孩子是出于好意还是故意,我们肯定是先道歉,再疏导孩子情绪,该责罚责罚。


但遇见这样“蛮不讲理”的家长,我们的耐心也失控了。


现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走出家门,在小区里,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是一个大势所趋。


孩子们在一起也是一个小江湖,他们也会有不开心,甚至,可能动手打起来,有些磕磕碰碰。这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的是有些家长对小摩擦反应太过激了。


曾看过一个新闻,贵州贵阳的一个游乐场,有一个爸爸带着孩子玩海洋球。


监控显示,两个孩子因捡球碰到了头,两个孩子并没有哭,反而是笑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简直让人想不到。


一名男子走到转转椅里,抱出自己的孩子之后,疯狂地转动着转转椅,随后一个小男孩被甩了出来。


这名男子,居然对着地上的孩子踹了一脚。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报复那个捡球碰了他家孩子头的娃!

这样的家长,简直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一直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应该由大人来插手。


不恰当的插手,很可能会给孩子一个误导信号,造成二次伤害。


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3


万一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很考验家长的智慧。


首先,先观摩。


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消的也快。上一秒,可能是放狠话“我再也不和你玩了”,下一秒又和好如初。


经历了分裂、和好,这其中的相处之道,孩子自己会去感受、揣摩,也会调整相处方式。


比如一开始,他们可能会很强势,甚至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后来发现,如果不分享,她可能就没有朋友,他们会去考虑,去判断,然后做出决定。


这种时候家长没必要去强迫孩子“分享。


因抢玩具产生了矛盾,家长也不必插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这些矛盾。


其次,不必计较吃亏。


吃亏、被欺负,很多都是家长贴的标签,孩子自己可能根本不是这样想。


我在小区里就看到有一次,两个孩子在一起跑,其中一个被另一个绊倒了。


孩子家长就很生气了,不让自己孩子和没摔倒的娃玩了,认为那个孩子不老实,会欺负人。


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你说家长何必呢,孩子都不介意,你瞎操什么心。


家长的这种禁止命令,还会让孩子不信任家长,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再次,该出手就出手。


当孩子之间有了肢体冲突,开始动手了,这个时候需要家长介入。


但介入的幅度不要太大,只需要把孩子拉开,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即可。别的也不必多说。


像我遇到的这个暴躁的爸爸,不仅吓到了我闺蜜的孩子,其实也吓到了他自己的孩子。


这个孩子心理想:这个爸爸太可怕了,我以后不要跟他家孩子玩。他自家的孩子也可能想:我的爸爸太可怕了,太丢人了。


成长的那些事,尽量让孩子去感受,体会,不要事事都是由父母教。


很多时候,我们是孩子成长的旁观者,我们是观众,不是教练,更不是裁判。


不参与,不说教,不担心孩子吃亏,孩子们自己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今天你替孩子打了一拳,吵了一架。以后呢?你还可以保护他一辈子吗?


记录一次真实的经历:我终于见识了传说中的“熊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头   家长   传说中   失态   暴躁   秋千   吃亏   他家   见识   出手   平静   矛盾   家里   儿子   爸爸   真实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