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典之《中庸》篇(一)

一、中庸说的啥?一张导图告诉你!

一起读经典之《中庸》篇(一)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即是说,中庸指的是把握事物的根,行事方能不偏不倚,左顾右盼,平和中正。回顾过去,反观古圣先贤,他们之所以是圣贤,就是因为他们超越了普通人对爱、恨、情、仇的困扰,对功、名、利、禄的诱惑!

一起读经典之《中庸》篇(一)

二、中的本质是啥?

孔子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就是发生之前,产生之前、所谓中,就是当我们在产生喜怒哀乐这样的情绪之前之状态,也就是回归到了我们的心的本体。本体是啥?就是良知,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以阳明先生说“人人皆可成圣人”。

一起读经典之《中庸》篇(一)

三、如何体证中庸?先想想我们做的事,为何会有所偏移?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心之所欲、欲望太多,必定污染我们原本清澈的良知。大家想一下,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的眼睛是清澈的、皮肤是通透的、发声是本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成人了,眼睛开始浑浊、肤色开始昏暗无光、发声开始有特定环境的假声。成人不就是多了欲望的污染,从而改变了自己吗!

一起读经典之《中庸》篇(一)

所以,知道了贪欲的病根,并能逐渐清除,我们才能逐渐地恢复到未发之前的中的状态,即良知的本的状态,才能体悟到真正的中庸。

总结:从良知而行即是中庸。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一篇开始读中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中庸   无光   中正   古圣先贤   病根   不偏不倚   贪欲   本体   良知   喜怒哀乐   清澈   欲望   眼睛   状态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