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如今电梯已经成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而电梯伤娃的事故也屡见不鲜。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名三岁女童独自乘坐电梯坠亡的新闻不禁让很多人感到分外揪心,也再一次给所有家长敲响电梯安全的警钟。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在安全隐患的室内场所中,电梯是一个极特殊的场所,约有70%以上事故是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应急救援(自救)不当,儿童监护缺失造成伤害等。所以,在儿童乘坐电梯时一些被忽视的危险盲点以及家长缺乏防范意识,就成了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住宅楼中的轿厢式电梯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轿厢式电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梯,由于安装的年代不同,以及保护装置原理不尽相同,存在两处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危险盲区。


盲区一:电梯门开关的感应盲区


电梯门的防夹感应装置是我们平常在使用电梯时经常会用到的功能之一,但因有感应盲区,无法全部覆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轿厢式电梯门主要有3种:


  1. 触板式电梯门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在电梯门上有一块突出的触板,当有物体和人身体触碰到触板时,电梯门会弹开。但要施予一定的阻力后才能成功阻关,而力度有固定的标准限制,约为15公斤,如饮水机上大瓶装水桶压在手上的力度,这个力对于成人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对小孩子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伤害。


2.光幕式电梯门


在电梯门上装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发出红外线,“织”成光幕。在电梯门关闭过程中,如果有人或者物体接触到光幕,就会隔断红外线,接收器就会“指示”开门。其光幕正常国标要求是低端在2cm以下,上部在168cm以上,至于中间发射和接收的间距按正常要求门快关闭的时候,半径不能低于2.5cm。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通俗的讲就是电梯光幕的上下端10cm处存在感应盲区,会失去感应正常关门。而很多孩子因为效仿大人用脚去阻止电梯关门,这个高度正好处于盲区,很容易发生被夹的危险。


3.光幕触板二合一式的电梯门


兼备光幕和触板两种保护装置,既可依靠红外线感应,也可依靠接触并施予阻力来阻挡关门。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需要注意的是,三种电梯门有一个共同的感应盲区,间距小于5cm过细的物品不能被感应到。比如,孩子玩具的细绳子、小雨伞杆、遛狗的绳索等,这些都是发生危险的因素。


盲区二: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


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是很多小孩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规定,电梯这个间隙不小于6毫米,在使用过程中有磨损,应不大于10毫米。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而据相关调查,3-6岁的孩子手指厚度在5-8毫米之间。所以,电梯门的这个盲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也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


轿厢式电梯避免盲区伤害这样做:


1、小朋友需要有监护人陪伴一起乘坐电梯,如佩戴有围巾、书包或线绳物品类等,应事先整理好,防止在门缝处被夹,进入电梯后,面对电梯门站好。

2、家长教育孩子要与电梯保持一米远的距离,电梯门开启时,一定不要将手放在门板上,防止门板缩回时挤伤手指。电梯门关闭时,切勿将手搭在门的边缘,以免处于盲区,这样不仅影响关门动作甚至有挤伤手指的可能。

3、电梯门开时,确认电梯地板完整,进入电梯时家长应当用手拉紧或抱住小孩,不要让孩子提前或在自己身后进入,以防电梯突然关门造成危险。


商业建筑中的自动手扶电梯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大型商场、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常见的自动手扶电梯。手扶电梯因安装于空间大、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的地方,当孩子在使用时,家长要特别注意防范“三个间隙”和“一个夹角处”的盲区。


盲区一:梯级与围裙板之间的间隙


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的风险存在夹人风险,虽然现在大多安装了防夹装置,但夹人事故还是时有发生。2014年,杭州的一小男孩就因右脚夹进梯级与围裙板缝隙内,导致右脚两脚趾被夹断。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根据规定,梯级与围裙板的单侧间隙应≤4mm,在两对称位置处间隙总和应≤7mm。而孩子手指通常在8mm以内,这个间隙加上围裙板弹性变形的间隙,很容易将小孩的手或脚夹进去[1]。


盲区二:踏板与末端梳齿板间缝隙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梳齿板”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梳子的那块部件,而黄色“警示线”是在提醒踩这里容易被电梯“咬住”。它就像牙齿一样,有凸起有凹槽,当孩子站在踏板过于靠近梳齿板的部位,二者的间隙就可能卷入孩子的鞋子、鞋带,或者绊倒孩子,造成意外伤害。


盲区三:扶梯下面的扶手槽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扶手槽入口处包裹着十多条黑色橡胶带,而且和扶梯下面的按钮相连,当孩子的手伸入橡胶带后,触动了相连按钮,自动扶梯就会立即停止。而扶手胶皮连接处的边缘并不是很圆滑,甚至可以有些锋利,别说是孩子,即便是大人的手不慎被夹在里面也会破层皮。


盲区四:扶手与构筑物夹角


儿童事故频发!这些电梯危险盲区你忽略了吗?


在一些商场或超市等地方,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建筑物夹角。虽然有安全牌的提示,但孩子好奇心强,对眼前的危险估计不足,当上行过程中把头伸出扶梯向下看时,极易导致意外发生。


乘坐手扶梯 避免盲区伤害这样做:


1.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

2.年龄较小的孩子,优先选择直梯或楼梯,如乘扶梯建议家长抱着孩子,并用手握住扶手带,保持身体平衡。

3.禁止让孩子坐在婴儿车里直接推上自动扶梯。

4.站在电梯板黄线以内的位置。

5.幼童乘电梯时,尽量别穿洞洞鞋或质地较软的鞋子,以防被卷入扶梯。

除了以上两类电梯容易被忽视的盲点以外,家长还需教孩子认识电梯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意外的发生!


文献参考:

[1] 姚春, 屠晓剑, 张正华. 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间隙夹人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电梯, 2017, 028(015):65-6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盲区   梳齿   电梯   危险   夹角   梯级   扶梯   围裙   扶手   间隙   缝隙   关门   感应   事故   家长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