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李玫瑾教授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演讲: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其实,

一个孩子10岁前,

最重要的不是玩具

也不是成绩,

更不是学区房和兴趣班,

是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


1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

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

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

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

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

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

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

它们能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

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

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18个名字,

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

奇迹又发生了,

那18个被选出的学生

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聪明的家长应该把期待和爱传递给孩子,

而不是否定和打压。

「我相信你可以办得好!」

当你对孩子有所期待,

他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而来。


2

爸妈一句口头禅

孩子内伤30年


「猪脑子」「你太笨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再这样,我就……」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0岁前,

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

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的。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老是对孩子吼「笨蛋」

时间长了,

孩子可能真的会钝化为所谓的「笨蛋」。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3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比成绩更重要。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

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

对他们说:

「感谢你们过来陪我,

我这儿热闹极了。」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继续吵闹。

老人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

「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我们再也不为你玩了!」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老人把孩子们的

内部动机「为自己的快乐而玩」

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

而他掌握着钱的多少,

自然也操纵了孩子的行为。

同理,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

「你这次能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元」

「能考进前3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

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

会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

如书本、学习器具,

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

最好不要。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4

孩子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喜欢

能「不断增加」

而不是「不断减少」


你有没有发现,

称瓜子、糖果的时候,

售货员先抓一小堆,再一点点添加,

比先抓一大把,再慢慢拿走,

你心理上要好接受得多?

这就是「增减效应」。

同理,说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能「先褒后贬」

而是先说一些无伤尊严的毛病,

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5

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

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

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

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

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

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

精致的房间,

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6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孩子犯错时,

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

甚至多次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

孩子就会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

被「逼急」了,

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

所以,犯一次错,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重复,需要换个角度,

换种说法,

而不是对同样的错误揪住不放。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7

你的童年,我不缺席。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


教育孩子不是上课,

打个电话可以教育,

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

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

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

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

会不会教育。

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

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8

底线教育、阳光教育,

男孩女孩都缺一不可。


「我们的教育好像什么都不缺,

但唯独没有性教育」。

教育不仅是书本,

还应该包含伦理,

是尊重、包容、平等和认同。

不仅仅是男女生理教育,

还应该包括两性亲密关系、

自我保护和两性平等的教育。

每个家长都应该:

不惊不慌笑对,

不畏不缩直面。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9

好的圈子很重要,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


好的圈子能够让孩子

变得向上、自律、并且为目标不懈努力。

它能给孩子们开阔的视野,

它让每个孩子都能

各展其长,互激互励。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0

教育就是,

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和永无休止的好奇心


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比金钱更珍贵的是知识,

比知识更珍贵的是无休止的好奇心,

而比好奇心更珍贵的,

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脚下的土地。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1

你拥抱世界,我保护你。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话:

「高考完了,我们就成为大人了。

但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

如何变成大人。」

身为家长,

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优秀,

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而不是逼迫和苛责。

无论是被欺负,

还是受挫折,

请一定要告诉孩子:

你还有我们,

有问题,一定要告诉父母。

别怕我一直在,你慢慢说我慢慢听。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

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

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永远不要照搬,更不要对比,

尊重个性,倾听声音,

鼓励他成为自己,

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3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阿甘正传》里说,

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
真正的教育,
是「自己教育自己」
听说过和体会到是两码事。

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去经历,去挫败,

然后爬起。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4

孩子不愿意听,但他喜欢模仿。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决定孩子行为举止的不是家庭排行,

环境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无论是耿直的老大,

还是聪明的老二,

你怎样,

你的孩子就会怎样。

你放不下手机,孩子也会沉迷,

你没有在学习,孩子也会放纵。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15

爸爸爱妈妈,

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徒有教育,是构不成教养的。

教育和修养,加到一起,

才是教养。

而教育植根于爱。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6岁前,

爸爸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照顾妈妈。

不要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

家庭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而不是集中的关系。

最好的家教,是父母相爱。

最好的成长,是共同成长。

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撒手不管中长大。


一个不快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会在16岁突然变得自信;

一个沉迷手机不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在18岁时逆袭成学霸;

一个唯唯诺诺性格自卑的孩子,不会在20岁时拥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一个冲动暴力不想后果的孩子,不会在30岁时变成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10年后,你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心里阳光,跟谁都很开心,心中有别人比什么都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孩子   饲养员   美分   心理学家   青春期   好奇心   教育孩子   老鼠   性格   聪明   家长   老人   兴趣   父母   成绩   能力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