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丰子恺

李叔同当音乐老师时,发生过一件事:上弹琴课,十数人一组环立琴旁,看李叔同示范弹琴。有一次,一个同学放了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亚莫尼亚气体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叔同眉头也皱起来,两手继续弹琴。

下课铃响后,李叔同站起来鞠一躬,说:“大家等一等,还有一句话。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说完又鞠一躬。同学都忍着笑,飞快出教室门,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李叔同就是这么一个严谨、温和、认真的老师。

每次上课前,他早早就端坐在讲台上,背后的板书清楚又安静。上课铃一响,他站起来,深深一鞠躬,课就开始了,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一个人,往往因为这个人身上最大的特质。比如,苏轼,乐观旷达;林徽因,知性优雅;张爱玲,冷漠孤高……而李叔同,身上的标签太多了:书法家、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僧人弘一法师……的确,他很有才,高晓松说他是“极少见的全才”,但在这盛名和权威背后,他最大的特质,是“认真”二字

一、翩翩公子

年轻时,李叔同是个翩翩公子。

他出身富裕,父亲是有名的银行家,生他时已经72岁。在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作为五姨太的母亲开始受排挤,天津待不下去,母子南迁上海,李叔同在南洋公学就读。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当时上海文坛有个著名的沪学会,每每征文,20左右的李叔同总能拿第一,“文章惊海内”,渐渐的,他的名字被沪上名人知晓,他的才气也被前辈所器重。

那时候,李叔同不但能作文,还能作词作曲,当时他创作过一首《祖国歌》,歌词豪迈,极富感染力,很快唱红全国。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

……

多年后,李叔同还创作出了经典词曲《送别》,就是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提笔能写沧桑,抚琴能奏忧伤,作为一个翩翩公子,无论才情还是风度,李叔同很认真。

二、爱演旦角的留学生

1906年,25岁的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一个留学生。

从中式的翩翩公子,到西式的留学生,李叔同角色的转变,关键在精气神,而这精气神,离不开认真二字。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在日本,他开始钻研西洋文学,买了很多西洋文学书。后来他出家前,送给丰子恺一部残缺的原本《莎士比亚全集》,里面他的笔记密密麻麻,成为纪念物。

除了文学,他还研究音乐、绘画、戏剧。丰子恺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李叔同和同学欧阳予倩共同创办了一个“春柳剧社”,演过著名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演茶花女,他喜欢扮演旦角。一个男生,硬要把茶花女那种自伤命薄的神情演绎出来,也是罕见。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李叔同的茶花女扮相

欧阳予倩说,“李叔同演戏并不是为了好玩,他的态度十分认真。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打扮起来照镜子,自己当模特儿供自己研究,得了结果,就设法到台上去演。”

这个话剧社后来迁回中国,成为中国最初的话剧社。丰子恺说他“做一样,像一样”。

三、教音乐美术的李老师

回国后,李叔同在杭州师范当老师,教美术和音乐。

从留学生到老师,李叔同脱下洋装、尖头皮鞋,换上黑布马褂、布底鞋,远远听见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知道,严肃认真的李先生来了。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那时的学校,包括现在的也基本是,首先重视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实用科目,这类课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李叔同的师范学校则不然,音乐老师最有权威,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就因为李叔同这个人。

李叔同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他的学生丰子恺说,“不仅因为他学问好,不仅因为他音乐好,主要还是因为他态度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四、弘一法师

李叔同做和尚之前,原本只是想做个居士,因为出家有种种难处。

起初,同事兼好友夏丏尊,只是无意中跟李叔同聊起“断食”这件新鲜事,夏丏尊在杂志上看到,说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是一种修养方法。没想到,李叔同认真了,他向夏丏尊要了这本杂志,好奇地开始研究。

大约一年后,李叔同就开始践行断食,断食十七日,还写了断食日记。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国五年)

断食换心,是一种科学的,也是哲学的试验。

告诉闻玉,断食中,不会任何亲友,不拆任何函件,不问任何事务。家中有束,由闻玉答复,处理完毕,待断食期满,告诉我。

断食中尽量谢绝一切谈话。

整天定课是练字,作印、静坐,三个段落。

食量:早餐一碗粥,中餐一碗半饭,一碗菜;晚餐,一碗饭及小菜,这是平日三分之二的食量。

晚间,准备笔、墨、纸,明天开始习字。

闻玉是一个虔诚的护法。

这位“闻玉”有意思,原本是个茶房,是学校安排给李叔同伺候他的。在李叔同断食期间,稍信带东西,帮了他很大的忙。后来李叔同出家,闻玉很是不理解,怎么好好的一位老师,说出家就出家了?

他跑到庙里找李叔同,之前是他伺候李叔同,进庙之后,李叔同很客气地请他坐下,自己扫地擦桌子,接水泡茶伺候闻玉。

他几次要帮李叔同弄,李叔同却说:

“不敢当,我不让你来,你偏要来。这是我们的家,你在这里住一天是我们庙里的居士,我应当好好照应你。”弄得闻玉手足无措,哭笑不得。

后来闻玉说:“你说说就算了吧,还当真的就出家吗?”

李叔同说:“这还能假了吗?”

闻玉苦苦哀求,让他玩几天就回学校。可是李叔同决心出家,说什么也不能更改意志。闻玉看实在没办法,在他跟前痛哭一场,很凄凉地自己回学校去了。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话说李叔同最终决定出家,也还是跟夏丏尊有关。

有一次,夏丏尊苦闷,找李叔同聊天,聊着聊着一阵狂言:“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过完一个暑假,夏丏尊再见李叔同,此时的他已剃去短须,头皮光光,成了弘一法师。

“不是说暂时做居士,在这里住住修行,不出家的吗?”夏丏尊问。

“这也是你的意思,你说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笑说。

李叔同的这份执着,让夏丏尊惊诧。

做了和尚后,弘一法师认真修行,修行功夫越进越深。起初修净土宗,后修律宗,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之前数百年,早已断绝,到弘一法师这里,复兴起来,他也成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后来,弘一法师开始云游讲经,去过很多地方,讲他对佛的理解、对佛经的理解。62岁那年,弘一法师先后在普济寺、泉州百原寺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一代大师,安然离世,心存大德,无怨无悔。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中这句话,是李叔同做人为僧之警语。

回首一生,李叔同把“认真”二字贯穿地很彻底。出家前,他致力于文学、艺术、音乐、美术,涉猎诸多,又都专心致志,成绩斐然;出家后,他又能把凡尘俗世的那套习气全抛,说不做就不做,严守戒律,一丝不苟,成一代大师。

当然,“认真”只是这位大师众多闪光品质之一,作为一位具有博大人格魅力之人,李叔同的德行自当成为很多人的典范。在民国那个时局混乱时期,很多人沽名钓誉、名不副实,但李叔同偏偏选择了隐身修行,不见权贵、不慕虚名,诚挚向佛。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看完李叔同的一生,我们或许羡慕他的才华,羡慕他的成就,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凡事认真的态度,因为,认真这件事,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自己没天赋,会抱怨没机会降临,其实,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不努力的借口,即使什么都没有,我们还可以选择认真做事,认真生活。


————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有意思,可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个热爱读书、写作、讲书、旅行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律宗   翩翩公子   旦角   欧阳   西洋   茶花女   居士   留学生   法师   和尚   天才   美术   同学   老师   学校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