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第九章没有讲解的价值,我们略去不讲。今天我来讲解《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第58集第章:抑郁的原因。

困扰着大部分孩子和家长的问题就是:导致抑郁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伯恩斯列举的几个方面的原因,在我们国内甚至于包括海外华人的孩子身上也有,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导致的问题。我所指导的很多华人已经融入所在国很多年甚至于几代人,但是,他们的中国文化并没有彻底丢弃,也导致了他们的孩子存在和国内孩子一样的问题。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伯恩斯提出一个名词叫做无声的假定。

那么什么是无声的假定呢?无声的假定就是你定义你个人价值的公式,它代表了你的价值体系,你的个人哲学,你据此建立起你的认知模式。比如:

(1)老师批评我了,我就会感到很痛苦,因为这意味着我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2)老师不关心我了,我的好朋友也不关心我了。我很孤独,我很痛苦。

(3)我这次数学考了50分,我太笨了,我什么也学不会,我的人生没什么价值。

(4)这节课我什么也听不懂,我完了,这辈子完了。

这些不合逻辑的假设完全是自挫性的。它们让人变得脆弱,并使人偏向于往不良情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这个无声的假设就是一个让人患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认知模式的问题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人类从2岁开始形成认知模式,3-9岁是认知模式的巩固时期,10岁之后是不断地强化这一模式的过程。

而我们的文化恰恰一直是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我们常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却不知道,我们成长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而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过程,我们应该享受的是这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测试,月考,模考,让几乎所有的学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其名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说,天天生活在忧患之中,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可以说:中国80%的孩子,没有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恰恰是因为学习而生活在痛苦之中。你看一看高考结束后学生把书本撕烂扔到校园里的现象就知道了,他们痛恨学习,他们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我们从古至今就把学习当做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学习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更令人无法解脱的就是考试和排名!

我们国人就是为考试而生的。从一年级入学那一天起就被绑在了考试的战车上,一直到你退休才算罢休。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环境里,又有多少人对学习文化知识感兴趣呢?我们有多少人是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度过一生的呢?考热门专业就是为了挣钱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就是为了工作稳定,考这证书那证书就是多了一个生存技能或者能力证明。我们有几个人能像珍尼.古道尔那样从26岁开始孤身深入非洲热带雨林考察野生黑猩猩的群体生活,做了将近四十年的野外考察工作。还有许多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东非河谷中与世隔绝,一生致力于化石挖掘工作。我们对科学、自然、文学、艺术的兴趣,都被考试榨干。即便是没有被考试榨干,也被后来的金钱至上的思想所奴役。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人生离不开考试,可是我们太过注重考试定终身。九年义务阶段的每次考试都是为了中考上高中做准备。高中的每次考试都是为了决定命运的高考做准备。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的人就像范进中举一样。没考上梦想大学的就像没了灵魂的躯壳,成了行尸走肉,有的人因为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可以去死,有些人因为考试成绩下降可以精神分裂,看看认知扭曲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以上的认知扭曲,导致孩子总是沉溺于被赞成、被爱、成就等完美主义光环里不能自拔。成绩下降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轻则抑郁,然后是双相情感障碍,重则精神分裂,人格偏执。成绩还没有下降的继续沉湎于这种追求虚荣的认知体系中,直到受到创伤,最终导致心理问题。

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还爱我吗?或者即使他不问,心里也一直在印证爸妈是否还爱他。这个时候爸妈如果仍旧不注意细节问题,孩子就会印证了爸妈不爱他的事实,他们就会仇视父母。轻则在家自闭,不和父母说话,不吃父母做的饭。重则与父母断绝一切来往,离家出走,自残,自杀。当然,有些人没有生活来源,向父母伸手要钱是毫不吝啬,可以大把大把地花钱来发泄内心愤怒。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比方说,二胎出生以后,爸妈一直忙于对老二的照顾。如果老大没有什么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可以完全接受。然而,当老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爸妈对他的冷落,不断地去印证爸妈不爱他这件事情。他要求爸妈陪他睡觉,可是,当爸妈认为他睡着了,去照顾老二的时候,他就印证了爸妈在撒谎。

为了揭开抑郁的起因,许多精神病学家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个长期的痛苦而又缓慢甚至长达数年的治疗过程。我们来看看伯恩斯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伯恩斯发明了一种被称做“垂直箭头法”的方法。

垂直箭头法中,我将详细教给你帮助孩子一起学会如何写下让孩子难过的下意识想法,并用更为客观的理性反应代替之。这种方法有可能帮助孩子改善感受,因为这样可以在他的思维模式中消除扭曲。

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简短的实例来学习这个方法。

我这次数学考了50分我崩溃了我太笨了

这种消极想法有一种内在模式吗?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存在着哪些精神症结呢?

我们使用垂直箭头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写下“我这次数学考了50分我崩溃了。”这句话,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然后追问自己:“数学50分对我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它会让我烦恼呢?”然后再写下另外一个马上进入他头脑中的下意识想法。写道:“我太笨了”在这一想法下边,再画一个向下的箭头,然后又重复同样的过程,以产生下边的一个下意识想法。每一次只要你有了一个新的下意识想法,你就马上在这个想法下边画一个箭头然后问自己:“如果这是真的,为什么它会让我烦恼?”只要你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这么做,你就能够形成一个下意识之链,最终通向产生问题的无声假定。向下箭头法类似于不断地剥洋葱皮,最终暴露出里边的东西。它事实上非常简单明了。

我们来看看下意识想法中的无声假定:

1.我这次数学考了50分我崩溃了。↓

数学考50分,为什么会让我崩溃呢?

2.我太笨了我什么也学不会。↓

假设我真太笨了,什么也学不会,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3.我在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

在世界上可有可无,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4.没有人看得起我爸妈也不爱我了。↓

没人看得起,爸妈不爱我,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5.我的人生没什么价值我活着没意思了我应该去死

用垂直箭头法揭示下意识想法中的无声假定。向下的箭头是下述问题的一种简捷的方式:“如果这些下意识想法的确是真的,为什么它会让我烦恼呢?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例子中,每一个向下箭头所代表的问题出现在箭头下面所指的引用语中。这正是在写下下意识想法时你所想问自己的问题。这一过程把你引向了一个下意识想法链,帮助你揭示了问题的真正根源。

你会发现垂直箭头法在记录你的下意识想法时,与你平常所用的策略不同,平常的时候,你会填上一个理性的反应,表明你的下意识想法为什么是扭曲的和无效的。这将帮助你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样你就可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你会感到好多了。在垂直箭头法中你并不这么做,而是先设想你扭曲的下意识想法绝对是有效的,然后,设法从中找到真理。这可以使你穿透问题的核心。

现在,我们来评价下意识想法链,并问一问自己促使焦虑内疚和抑郁的无声的假定是什么?你有以下几个假定:

1.数学考了50分没前途了

2. 我是大笨蛋什么也学不会

3.我太笨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我。

4. 我无足轻重在爸妈眼里我也没有价值

5.都认为我没有价值。所以我应该去死

一旦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下意识链条,并且理清了你的无声假定,那么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像通常那样查明自己思维的扭曲形式,并用理性的反应替代它。

那么我们一起来辨别认知扭曲,以客观的反应替代扭曲的想法。

1.数学考了50分没前途了

语文96分还是可以的,英语102分也说得过去。将来读个英语专业或者汉语言文学之类的也不需要学数学。

2. 我是大笨蛋什么也学不会

语文考了96分,英语102分说明我不是大笨蛋,我能学会有些课程。

3.我太笨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我。

语文、英语、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物理、美术、体育、音乐、政治,这么多门课,我不是“完全失败”。我还有许多其他的兴趣、优势,将来我可以从事与数学物理无关的职业。

4.我无足轻重在爸妈眼里我也没有价值

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或者爸妈就两个孩子,我要什么给什么,我肯定在他们心目中很重要。

5.都认为我没有价值。所以我应该去死

别人认为我没价值不决定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怎么能让别人决定呢?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别人可以去死,我不去死。

当然了,这个“垂直箭头法”到底效果如何?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试一试。也许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声明一点:云尔老师不属于任何一家咨询机构,不与任何人合作,没有助理,不主动添加任何人好友,不主动给任何人留联系方式,在你咨询我之前,请一定视频确认是否是我本人。

抑郁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伯恩斯的“无声的假定”和垂直箭头法

云尔老师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假定   箭头   下意识   认知   抑郁   想法   痛苦   父母   原因   过程   模式   老师   价值   数学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