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头条品书团# 朋友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依然没有出去上班。问其原因,她给我的回答是:“我哪里有那个时间?我除了每天要接送孩子以外,还要辅导孩子作业,要处理孩子的社交问题,要考虑孩子的饮食问题等”。

细谈之后才知道,朋友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朋友怕中午接送麻烦,然后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午托班。孩子中午的时候就可以去午托班吃饭,写作业和睡午觉。家长只要到晚上六点钟去午托班接孩子就可以了。

孩子上了小学,也放了午托班,按理说朋友是可以找一份白天的工作,但是她拒绝了。朋友的孩子生性有些胆小,在午托班里饭没吃饱也不敢跟老师说,跟同学之间有矛盾也只会哭鼻子。

朋友就很忙碌的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嘴巴就像机关枪一样,不停的教导孩子该如何做。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或者是跟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心理发生某些问题。硬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直升机妈妈”。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

《父母的格局》这本书是由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所著。在这本书里,她主要以她的大儿子和他的伙伴们为案例,记录了一个新手妈咪20年来的成长思考和觉悟。父母的格局注重的是格局养育,也就是给予孩子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让孩子去参与和改变未来的世界。

何为“直升机妈妈”?

“直升机妈妈”的比喻,来自1969年的一本畅销书《家长与青少年》,作者在书中提到一名少年,如此描述自己的母亲:“我妈妈就像一架直升机,在我头顶上不停盘旋……”。

“直升机妈妈”更确切的说是父母以强势和过度呵护的养育方式管教孩子。最典型的例子是这样的,每天早上父母会准时打电话到学校叫醒熟睡在宿舍床上的孩子,催他们起床去上学;遇到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会直接打电话给老师,质问或抱怨自己的孩子分数不够好……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过度保护孩子的危害

让孩子无法摆脱父母的依赖

中国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相信这句话最能够形容容“直升机父母”对孩子细致到毛孔的爱护了。“直升机妈妈”在很多事情上都已经帮自己的孩子解决了,长期以往就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成年孩子”。他们始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无法成功的走进成年的世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不能够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能够财务独立的养活自己。

刚刚我在网上看到一个14岁的孩子,竟然没有洗过一次碗,并且拒绝洗碗。14岁的年龄并不小了,那到底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一个40岁的孩子从来没洗过一次碗,并且拒绝洗碗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培养他们做家务的能力,您还会觉得一个14岁年龄的孩子还会拒绝洗碗吗?

孩子就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很多父母怕孩子这不会那不会,索性就帮他们做了。做着做着孩子觉得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就自然做起了“甩手掌柜”。越是勤快的父母,只会“培养”出有懒惰的孩子,越有依赖性的孩子。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对成人社会的恐惧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的被过度保护下成长,在她慢慢的接触一些未知的事物和未接触过的人都会抱有一些不安全感,这主要都是因为长期以来在物质上被精心的呵护,在精神上没有得到独立探索的释放,所以一旦对新环境有任何不适应,就会反应过度。

就拿我朋友的事情说吧!朋友结婚以后就专心在家带娃,朋友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照顾的无微不至。她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脏,怕孩子感染细菌,或者是被别人传染病毒,她很少让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小孩玩。这就导致了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

她孩子在午托班吃饭的时候,没吃饱或者是有别的需求都不敢主动去跟老师说,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妈妈主动问候,“呵护”自己。孩子一下子改变了环境后无法很快适应,心中会产生恐惧感。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把孩子培养成“啃老族”

孩子在我们眼里始终都是弱小的,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认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生活能力和判断的能力,于是最安全和快捷的育儿方法就是替他们做好一切。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亲的呵护下长大,那么他的独立能力是非常差的,甚至有可能都无法财务独立的养活自己。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毫无“廉耻之心”的向父母伸手要钱。为什么他们毫无廉耻之心呢?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父母的钱他们拿得理所当然,拿得心安理得。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父母应该怎么做?

自我独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学会

独立是别人教不来的。如果孩子总是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成长,那么又怎能学会独立呢?我们就拿孩子洗碗的这个问题来说吧!一个14岁的孩子,从来没有洗过碗,而且还拒绝洗碗。如果你不让他去洗,不让他经历洗碗的实践的这个过程,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洗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让他明白洗碗是一个最基本的家务,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事情。其次,我要让他去经历这个过程。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值得孩子去自行独立面对。比方说做饭、去买菜、洗衣服等。自我独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学会。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学会放手,不做“直升机妈妈”

孩子不独立,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妈妈不懂得放手。比方说孩子在学校吃不饱,作为父母,更应该引导自己的孩子懂得自己去跟老师说,而不是自己亲自打电话跟老师说。我们要懂得放手,让孩子懂得如何去跟他人交流,而不是把这个交流的机会给放弃了。

孩子长大以后,始终要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生活。生存的本质本身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让孩子“野”出去,他们是不能够很好的“活”下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适时放手,不做“直升机”妈妈。

《父母的格局》:我们要有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父母的格局》这本书中令我比较深刻的一句话是:“别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而是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活法”。

是的,其实我们很多父母都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不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也常常让他们无缘进入致力于培养改善世界的领导者的名校,因为没有什么比自私虚荣的学习目的更能引发一票否决的了。

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过得好,但我们更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伟大、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有宽广的格局,这样孩子才会在宽广的格局里自由的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直升机   格局   父母   妈妈   目的   都会   廉耻   勇气   家长   不好   事情   独立   习惯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