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你越来越没有小时候听话了。”

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许多言行,的确会与父母的意愿相违背。但是,这真的是“不听话”吗?

本质上,这是因为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独立思想——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科学、理性地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听话。

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三国演义》有句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就是说,美玉即使被摔碎了,也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子即使被焚烧,也不能毁掉它的骨节。

同样的道理,经过科学引导的孩子,不管长大以后经历了什么事情,父母教给他们的好习惯都会深深地根植在心中。

由此可见,孩子在成长时期越是“不听话”,家长就越要学会科学引导——下面这三个方法,就非常值得借鉴。

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

无论听话与否,小孩子的言行通常都是下意识的行为,他们并不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做。

如果我们要让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指责和训斥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作为家长,应该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想让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想让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先不做。

《论语》有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一个人只要常常反躬自省、少责备他人,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

家长如果自己不做好榜样,孩子自然就会心想:“你们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我做到?”

久而久之,就会对父母产生抱怨,孩子当然也就“不听话”了。

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以自己为“尺度”

孩子不听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常常会强迫他们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

比如现在有不少年轻父母,自己有一个“钢琴家”的梦想,就安排孩子去学钢琴。

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又为什么要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不强加给他人,是对彼此的尊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思想或梦想之延续。他们有权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以自己为“尺度”——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自己喜不喜欢做、能不能做到?

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科学、理性地引导

古代经典著作《国语》中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一个人如果想往好处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如果向坏处发展,却像山崩一样迅速。

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学好不容易,学坏却很快。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行施加给他们,还要关注他们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

对于孩子想做的事情,要进行科学、理性地引导。

比如玩游戏,无论家长是放纵还是限制,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让他们意识到——玩游戏为什么需要节制?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

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超乎我们的想象,只要科学、耐心地进行引导,他们是会明白的。

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要“会引导”,这3个方法让父母更省心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不容易的事业。

能够创造这项大事业的方式,应该是从正面进行管教,而不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味地批评和斥责。

许多十七八岁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强的逆反心理?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采取了反向的管教方式。

古人常说:“以己度人”。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只有以自己为“尺度”,科学引导孩子,他们才会越来越听话,家长也越来越省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   以己度人   论语   家长   父母   孩子   省心   言行   尺度   教育孩子   听话   理性   身上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