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在特殊的日子里短暂地渴望爱情,漫长的日常生活中却无时不刻恐婚恐恋,这恐怕已经是当代年轻人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状态。


导致当代人出现“恋爱抗拒症”的,不仅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大,更受到似乎越来越频繁发生的PUA、出轨、家暴甚至杀妻等等恶性事件发生的综合影响。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7月份杭州许国利杀妻分尸案 案件告破前凶手还淡定地面对镜头接受采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很多人顺应潮流推出了类似“如何辨别渣男渣女”、“如何判断伴侣是否有家暴倾向”之类的教学内容,试图将伴侣关系中的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但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最令人感到恐惧的还是那些无端生出的暗中猜忌。相比于欺骗感情的“渣”或是表现明显的家暴行为,那种来自另一半的怀疑与不知何时会爆发的危险更令人害怕。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激流岛杀妻的诗人顾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两性关系中的猜忌不能简单归因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某一方的不自信或者另一方的“不检点”。严重的猜忌案例中事主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甚至精神疾病,通过医学手段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却常因无知而酿成惨剧。
这种疾病通常就是由偏执心理引起的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更准确一点来说,是表现为怀疑伴侣对自己不忠的嫉妒/猜忌型妄想症(Pathological jealousy)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童年阴影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主角安嘉和就是典型的嫉妒妄想症患者


嫉妒妄想症又称奥赛罗综合症,这个名称出处正是莎士比亚笔下那位猜忌自己妻子与他人有染,最终误杀了妻子又自杀的悲剧人物奥赛罗将军。


因人挑唆而产生猜忌的案例在现实中也不难找到,2013年的“4.25南京富二代杀妻案”,源起于妻子怀孕期间富二代吉星鹏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导致他一直认为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
然而当妻子家要求做亲子鉴定时,他又临时退缩拒绝前往医院抽血。这个行为暗合了妄想症中的偏执心理,他们对现实有严重的认知偏见,坚信自己毫无实际根据的想法又拒绝任何实际考证尝试。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2013年4月25日杀妻的南京富二代吉星鹏


不过严格来说,奥赛罗与吉星鹏可能还算不上妄想症。他们都有比较严重的偏执心理(也就是俗称的偏执狂),偏执心理会导致非理性思维,不过得是很严重的偏执狂才会出现妄想的症状。注:在近代一百多年间的心理学发展史中,偏执与妄想的定义发生了多次变动,偏执性精神病也是精神病学家们争议最多的疾病。笔者只能根据文献资料讲述,若有偏颇还请专业学者批评指正。


对于常人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偏执其实是一种本能的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归因偏差,就是说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客观地看待分析一件事情。


举个例子:当我们差一点才能赶上一辆缓缓启动并开走的公交车时,90%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在心里骂一声司机不等我们,而非客观地认知到是我们来晚了。这种认知小偏差似乎无关紧要,但如果过分发展,就可能变成偏执。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偏执症患者会时常觉得“被全世界针对”


偏执症常常会将常人认知中的巧合事件认为是“故意的”。


其实常人也会偶尔出现偏执症的状况。有时候我们会由于焦虑或恐惧而对身边的意外(负面)事件十分敏感,乃至于从认知上觉得自己进入了“水逆”状态——坐电梯电梯坏、等公交公交不来、出去吃个饭店主都能刚好回老家关门三天……


偶尔进入的这种偏执状态都能让我们烦躁不已,最终往往需要通过求神拜佛或者找个塔罗牌大师好友这种自我心理疏导来让自己走出对“水逆”的偏执相信。那么你想想看,一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无法解脱的人该有多焦躁不安及危险?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小丑的精神问题就复杂多了 吃药都支棱不起来的那种


回到嫉妒妄想症上,嫉妒妄想症可以理解为对“伴侣不忠”的偏执相信。


就像常人相信自己水逆的时候一样,患者会不停的注意、观察并有意收集伴侣对自己不忠的可能性细节。但这时候往往已经不是偏执症这种性格缺陷这么简单了,它已经发展到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这种精神疾病的程度。
所以妄想症患者的判断根据常常是有悖常理的。譬如今年7月份台湾桃园一名男子就仅因为妻子工作原因晚归,而坚信自己“绿光罩顶”,在7月7日将妻子拳打棒槌致死。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此类案件中笔者查到2013年太原的一个案例十分典型。


当地“的哥”周某性格内向偏执,而其妻子苗苗学历较高,思想前卫,积极上进。2013年7月30日他因为妻子夜间出门而怀疑其出轨,后遭妻子否认。此后他就每天在网上搜索关于伴侣出轨的症状,越对比越觉得对。
八月份苗苗为了让他放心甚至辞职留在家中,但周某依旧不依不饶地与之争执,甚至“为了防止老婆出轨”也不外出跑出租。嫉妒妄想症进一步发展的症状即为患者需要不间断地对伴侣进行监控,否则便会开始幻想伴侣的出轨行为
最终,周某还是在八月末妻子忍受不了猜忌提出离婚时将其残忍杀害。患者失去对伴侣的理性理解,无法通过常规沟通交流开解,并且最终往往偏执妄想愈演愈烈酿成凶杀或者人身伤害结果,这是嫉妒妄想症最可怕的一点。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在临床上 嫉妒妄想症多发于40-50岁的男性 此类新闻一搜一堆


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我们对于这些危险关系及案例的讨论与研究还是不够科学深入。以上案例中很多直至破案都不曾提及嫌疑人的精神问题,这当然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法律及社会因素。但问题在于有很多我们可以用心理学剖析得出明确结论的案例却被忽略了,因而错失了反思的良机,致使后人“一错再错”。
大诗人顾城的杀妻案至今众说纷纭,稍了解此事者也往往只是以一句“顾城精神有问题”带过;杭州许国利杀妻案很多网友前期积极参与破案分析,却在破案后留下一句“应该凌迟”走人。
我们止于知道了谁是坏人、谁做了坏事,却疏于去弄清楚人是怎么变成坏人的、坏事是如何酿成的。了解“为什么会变成那样”以及如何避免人格、精神问题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汪志良.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第24卷第5期

李玉经.关于偏执性精神病的若干问题.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齐伟静.张锦花.吕学玉.汪卫东.从五则病例看“妄想”形成的心理病理机制.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年7月18日

徐献军.妄想症与精神分裂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解释.浙江大学学报.2015年7月

Wikipedia:Paranoia 、Delusional disorder 、 Pathological jealousy 、Attribution bias

从偏执症到妄想狂,精神问题如何“制造”杀妻恶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吉星   偏执   妄想   精神   都会   精神病   常人   认知   恶魔   伴侣   患者   妻子   状态   案例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