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有网友问了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很有代表性,不单单是问题具有代表性,这种问问题的方法也具有代表性。

其实我们曾讲过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家问问题的方式,我们总想从二选一中选出一种正确的东西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二选一的答案也是一种有问题的思考方式。似乎世界上的事情就是一种简单的非黑既白,正确或者错误的一种答案,但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答案吗?我认为是没有的。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小孩子要读初中,那么离家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到底是该寄宿还是该住校?你看这就是一个二选一的答案。如果用二选一的方法让我被迫从其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么他一定有一部分东西被迫要被舍弃。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从二元哲学角度讲,其实就是让人选择家长的意见更重要,还是孩子意见更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我们需要从哲学上把这个问题换成另外一个问题,意思就是,为什么要让小明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角到底该是谁?是家长?还是一个所谓的心理老师?还是孩子本身?但是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说到底是孩子。

其实孩子更应该获得回答这个问题的主体资格。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大家看到了吧,在二元哲学里面,当主体资格发生变化之后,问题就会变化,问题变化之后答案也会变化,也不会让我们被迫二选一了,意味着大家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到心理老师身上,让另一个人去承担一个孩子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不够理解,也不够尊重。

教育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不断地培养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感。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当我们在去和孩子讨论过程中,让孩子来分析利弊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发现,原来我要承担我人生的一个责任,我要承担我自己生活,和我生活有关一些问题的结果。

当孩子获得对自己人生的主体性资格,这个时候孩子才会对自己做的选择,自己的答案负责任,而这种负责任的生活将会持续他一辈子,当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时候,教育应该说就成功了。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小明更想问问家长们,我们总是问专家,问所有人,但为什么不问问孩子呢?

心理学家:初中孩子该住校还是该回家?怎么选将影响孩子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孩子   目的   心理学家   代表性   哲学   家长   主体资格   正确   初中   答案   东西   意见   老师   方式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