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文|好孕姐

在如今的社会中,现在很多的90后都比较倾向于晚婚晚育很多的男人女人在30岁前不结婚生子,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年轻人这样的想法,父母大都不太能够理解,看着自家子女不成家立业,他们内心没有一刻的安宁,觉得自己每天都是操不完的心。

刘阿姨今年已经50多岁了,现在已经是退休老人了,她经常羡慕邻居家的子女,因为他们大多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幸福的婚姻。再看看自家的儿子和女儿,眼瞅着都已经30多岁的年纪了,虽然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上都非常好,但也因此影响了找对象谈恋爱。刘阿姨每天看着自家的儿子和女儿都觉得发愁,认为她家两个孩子在婚姻上的路途比较坎坷。

“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其实刘阿姨的女儿觉得自己现在虽然已经30多岁了,但她有自己的存款、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她觉得自己不需要依附男人而活,因为经济独立、有梦想、有追求这种生活充实又幸福。而儿子也觉得男人三十而立,现在他的事业刚刚起步,进入了上升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去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那么必然会分心,所以在事业和家庭上他还是倾向于事业的发展。

而刘阿姨对子女的这种想法并不能理解,她觉得结婚之后也可以再去奋斗事业,两者并不冲突。作为母亲,她的年龄随着岁月逐渐增长,她也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个归宿,未来的生活能够安稳幸福。

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前进,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把结婚生子看作是人生的大事,他们更提倡人的精神独立,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作为父母却总觉得子女成家立业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过平淡安稳的生活才是幸福。

“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 如今剩男剩女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大多喜欢先立业再成家?

① 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加

如今社会发展比较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已经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喜欢有了稳定的经济条件后,再去考虑成家的问题,这样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能够减少压力,提升幸福指数。

“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② 年轻男女精神独立,不需要依附另一半生活

如今的年轻人在精神方面都比较充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提倡有自己的空间,不喜欢被打扰,在精神层面上他们不需要依靠另一半来获取满足感,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的年龄上都逐渐增大。因为在物质和精神不缺乏的情况下,他们都觉得目前的这种单身状态幸福感会更高。

“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 为什么父母都提倡子女先成家后立业?

① 随着年龄的增加,希望看着子女得到幸福

作为父母,随着自身的年龄不断地增长,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得到幸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的后辈得到繁衍。而成家立业,在父母的眼里也就意味着子女的成长,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安稳,所以基本上父母都会把成家这个事情看得非常重要。

“闺女成剩女,儿子成光棍”父母谈论起子女的婚姻,直呼:发愁

② 子女成家立业,父母才会觉得事情都办完了

只有子女成家立业了,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已经完成。而他们也希望自己亲眼看到子女在婚姻上获得美满和幸福,看到他们能够安稳地过上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对于父母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满足。作为父母,他们都是一心希望孩子好,不管是催婚,还是逼婚,希望子女都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替他们考虑,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而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但不管如何父母和子女坐下来好好的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什么时候婚姻大事永远都是不可逃避的问题,父母想要子女先成家后立业,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成家之后,人的性格还有心态才能安稳下来,才能更好地去生活。而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觉得自身精神独立,不需要通过另一半来获取安慰,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会更幸福。

【话题讨论:你认为是“先成家后立业”好,还是“先立业后成家”好呢?】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学备孕、孕产护理、宝宝健康、成长发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子女   儿子   父母   婚姻   成家立业   闺女   光棍   安稳   阿姨   想法   年轻人   年龄   独立   女儿   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