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暑假了,农村学子在家里守着电视,拿着手机,从早看到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而城市孩子,很多出门游山玩水了,去增长见识,去增强体魄。

游山玩水一趟回来,收心后接着按时阅读、上兴趣班,父母亲自辅导功课,或者请家里有文化的哥哥姐姐指导,学习和玩乐交叉进行。

这是现实,不是虚夸。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不得不感慨现在农村父母在教育方面,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20年前的我们,很多农村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要帮着干农活,男孩子放牛割草,女孩子洗衣做饭收拾家务。

很多孩子在干着劳务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体力劳动的辛苦,以及当农民的辛苦。

再一去学校,轻松的上着学,会更珍惜学校的生活,会有很多理想抱负生在心间,比如出人头地,逃离农村,去做个城里人;比如远离父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去走更好的路。

把生活的苦和读书的苦一对比,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能明白其中的各种差异。

而作为父母,再稍微提点一下孩子,告知其方向“你要是不愿意读书了,读书不努力了,就回来帮忙干农活”,显有人愿意。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而现在,真的不一样了。

农村父母觉得城里孩子有的 ,我孩子也必须有,城里孩子除了学习不用帮忙干活,那我孩子也不能比下去。

于是,任其父母在家务农活上周转不开,一律不得要求孩子帮忙,甭管是七八岁还是十一二岁或者十七八岁,只管专心念书就是了。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群孩子学会了享受生活,反倒书念不好,还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无法想象这样一群人,将来恰恰是进退两难的那类人,城里进不去,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和高深学识,而农村回不去,因为不会挖土耕田种菜。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没有吃过苦的农村孩子,是没法明白读书的意义,甚至想不明白为啥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他觉得就这样待在农村的生活挺好,吃得饱穿的暖,悠哉悠哉。

他不会知道生活本就清苦,如果你未曾经历,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是你的父母,在扛起这个家庭的重担。

其实,比起农村父母无限富养孩子,反倒越来越多的富人家庭,开始要求孩子从小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

比如王校长号称直到16岁,他才知道自己家很富有。

比如郭晶晶和霍启刚带孩子去体验农忙,收割稻谷,隔三差五去农村体验劳动。

比如贝克汉姆的儿子,15岁就去咖啡馆打工赚钱。

而很多的孩子,恰恰相反,直到16岁,才知道自己家里没钱,甚至连心爱的ipad都买不起。

直到20岁,开始独自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时,才知道生活如此之苦,简直苦不堪言。

直到25岁,尝遍人间疾苦,才知道读书多的人,选择何其多,他们无论去到哪里,都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而自己,只有一张能吃饭的嘴。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农村教育还有一条诟病,就是认为给孩子学习花钱就对了。

有的农村家长也重视教育,但她的方法就是花大量的钱让孩子择校去城里上学,或者去私立学校,觉得只要孩子去城里上学,学习成绩自会提高一般。

但放学后或假期,仍然各玩各的手机,各看各的电视,而稍微负责任一点的,就是父母拿着手机一边刷着抖音,一边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一个不留神写错了,立马就是大吼大叫。

曾看过一则视频,老王一边打着麻将一边辅导小王写作业,小王很痛苦,他就问老王“为啥你可以玩,我就不可以?”,老王回答“因为我是你老子”。

于是小王明白了,原来只有当上了老子才能过上自由无忧的生活。

农村父母认为钱花了,要是孩子的成绩还上不去,就更加否定孩子,甚至歇斯底里,大谈特谈自己为孩子所做的所有努力,“花钱让你上最好的学校,你给我的就是这样的回报”、“不让做家务,只管一心学习,也能考成这样”、“天天辅导作业,还一个不会”、“一天到晚就知道看手机看电视”………

恶性循环下,不出意外这个孩子就这样废了。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面对这样的现状,很痛心,看着好像家长和学生都努力了,可是努力没有结果,于是怪罪教育体系的弊端,让“寒门再无贵子”了。

殊不知,方向找错了,任你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我朋友圈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他初中毕业,来自农村,在社会的染缸里摸爬打滚十几年,对孩子的教育自有一套心得。

他原话:“2021年下学期圆满结束!启程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不太专注于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还有适当的劳动,如每天坚持练字,阅读,完成学业之余要帮忙做家务活……

每次出门,孩子来当“大人”,带我怎么搭车,怎么看车次,发现身边的事物……等!因为身心健康是完成所有事情的前提条件,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

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

对于孩子,告诉他们安全出行,他们就会对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向往。

将家庭的仪式感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感受到家人的在意和深爱。

通过这些简单的仪式,赋予特定时刻更深的精神价值,孩子们也会因此产生参与感,在日后的节日里,同样为别人筹划仪式,为他人制造惊喜。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上多贵的学校,穿多好的衣服,或者买多少东西,而是点滴的爱与重视。

我不知道我的2个孩子以后会不会有出息,但自2个孩子出生以来,我将尽心尽责经营家庭,尤其特别重视这种家庭“出行”。”

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条件偏要富养儿,适应环境的穷养更合适

所以 要想改变农村孩子教育的现状,第一要做出改变的是家长,家长带好头,身体力行,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思维、思路。

农村孩子无需效仿别人富养,因地制宜来培养孩子就很好。

出生农家,那干点家务活、农活都是应该的,人不能忘本。

好的学校固然重要,但好的家长才是排第一位的。

所以与其选择从农村逃离城市,不如让家长自己逃离手机电视。

与其择校去私立学校,不如家长拿起一本书,做好带头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你认为你孩子失败时,恰恰证明了你自己教育的失败,你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小王   父母   农村   家务活   农活   作业   城里   仪式   家长   条件   成绩   努力   方式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