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为什么我们要怕年兽?”孩子问道。

“因为年兽很凶!”妈妈回答。

“为什么?”孩子继续发问。

“因为它会吃小孩呀!“妈妈故意做了个恐怖的表情和动作。

“为什么?”孩子并没有被吓到。

“小孩闻起来......很香啊!”妈妈依然很有耐心地问答。

“为什么?”孩子不依不饶。

“因为她吃太多年糕啦!”妈妈总算让问题有了答案。

“哼!我才不怕年兽呢!”孩子撅着小嘴不服气地说。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有你这么教孩子的吗?一天到晚让她问东问西的!”爸爸怒气冲冲地说。“小孩子嘛,天生就是带着问题来的。”妈妈依然很有耐心地解释道。

这是短片影视作品《阿年》的片段,这个小小的对话也值得我们深思,有多少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孩子一连串的“为什么”?

说实话,我本人都做不到,经常被孩子一连串的为什么搞得要抓狂,孩子一脸的求知欲和好奇的眼神不得不让我绞尽脑汁说一些在他这个年龄阶段,他能接受并能听懂的答案,但是紧接着又是一个为什么,如果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哄骗孩子,那么接下来就意味着我要撒更多的谎来圆最初的那个答案。

有时候,实在不想回答了,就会怒不可遏地训斥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也会一脸无辜地进入沉默状态。

一句话,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实属不易啊。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但是,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总爱问“为什么”呢?而且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呢?

原因有两点,其一,我们家长并没有给孩子解释清楚。

有一次,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妈妈每次给孩子解释问题后,孩子都不清楚,一直问为什么,有时候在百度上搜出答案,孩子还是不死心。一次她带孩子坐电梯,电梯突然发出咯吱吱的声音,孩子好奇地问电梯为什么会响,一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电梯出故障了?说电梯运行的原理?

就在她思考之际,同坐电梯的一位女士回答,因为电梯老旧了,没有上润滑油,所以会发出声音。孩子瞬间就明白了,不再像以前一样问个不停。

这位妈妈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从哪里开始解释这个问题,甚至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其实,只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最根本的角度出发,解释给孩子听就好。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其二,孩子在打破经验认知,重新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有时候孩子提问“为什么”,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想寻求更多的答案,真的像大人说的这样吗?真的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吗?

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意在打破成人灌输给自己的经验认知,重新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阿年》中,小女孩不相信父母所说的年兽会吃小孩,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找到年兽,最终和年兽成为好朋友。她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建立新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听从父母,成为父母的复制品。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面对孩子众多“为什么”父母要学会分辨,哪些问题是孩子好奇心驱使,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哪些问题是孩子发起的质疑,试图自己去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给到孩子最满意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认可、尊重和引导”这三点,来帮助孩子走过这个爱问“为什么”的阶段。

认可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孩子认识世界、思考事物的导线,通过这根导线,孩子能更好地填充自己的社会认知系统。我们也需要认可和肯定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可以说一些认可的话语,比如“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问题!””我很乐意帮你解答!“等等。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尊重孩子的问题。

我们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会抱有轻慢、无视的态度,也就是说,当孩子提出问题后,会当耳旁风,像没听到一样,甚至强制性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其实,家长在这里容易混淆让孩子遵守规则和孩子对规则发出质疑的问题,当孩子对规则发出质疑时,我们不妨说出必须这样做的理由,比如,到了睡觉时间就该睡觉,而不是看电视,原因是会延迟第二天的起床时间,耽误上学。不刷牙,牙齿会长蛀虫,牙齿被毁坏,会长期忍受牙齿的疼痛。

让孩子理解这样做的原因,要好过我们无数次命令和要求,而不是不接受孩子的质疑。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学会这三点,轻松“搞定”孩子

引导孩子寻找答案。

对于有些问题,我们一时间也无法给孩子解释清楚,我们也可以适时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寻找答案。比如,感知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四个季节的特点,为什么冬天会下雪,夏天会下雨,秋天树叶会变黄,春天小草开始变绿。

让孩子在感知的过程中,我们再输入知识性的概念,孩子才能更好地体会。

面对孩子的“为什么”,家长恨不得自己肚子里装了一本《百科全书》或《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大可不必,有些时候孩子并非真的想知道答案,他可能在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或者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想要继续和父母探讨。

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点,再耐心点,不妨顺着孩子的问题给他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求知欲   导线   认知   牙齿   电梯   小孩   家长   父母   规则   答案   体系   原因   轻松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