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回交是近亲繁殖的一种,而近亲繁殖通常又会使得后代身体不健康,甚至导致后代夭折,所以在自然界中,生物演化出了主动避免回交的策略。

比如:河狸成年后会离开自己的原有种群,到较远的地方组建家庭;考拉会对远地而来的异性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公鸡会格外钟情于不认识的母鸡,在交配时甚至会分泌更多的精子。

以上这些动物采取的策略都是尽可能地避免近亲结婚,以免繁殖出畸形后代。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但是人类却打破了这项自然法则,在最近几百年来,人类为了培养出更加温顺可爱、更加讨喜的狗狗,会故意让狗狗们近亲结婚,甚至是回交繁殖。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交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自然界中回交并不罕见,许多植物都不得不回交,比如:植物传播种子困难,以至于祖孙三代都可能位于同一个地方,当它们开花时,就可能会出现回交的现象。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植物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回交也不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但是不断回交又会导致它们基因多样性减少,以及植株矮小,竞争性不强,所以植物会想尽各种办法来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地更远。

对于动物而言,回交更是可怕,因为动物具有痛觉感知系统,并且它们需要时时刻刻躲避天敌或者是狩猎才能够生存,而回交孕育的后代竞争力较弱,很容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喜欢回交的个体会逐渐走向灭亡,而尽可能避免回交以及近亲繁殖的个体,才可能会留下来。

正是因为如此,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动植物,都会避免回交。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回交孕育后代。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为什么故意让狗回交?

狗是人类第一个驯化的动物,在远古时期,狗的祖先狼经常会在人类聚集地附近活动,人们会将攻击性较强的个体杀掉,只保留对人没有威胁的个体,久而久之,人类就将凶猛的狼,驯化成了温顺的狗。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在很长一段时间,狗的主要功能是看家护院、狩猎、放牧等,人们对狗的要求并不高,无论它们长成什么样子,都能够在人类世界中生存。

但是在最近几百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不再需要狗看家护院,也很少将它们用于狩猎或者放牧,取而代之地是将它们视为宠物,以及情感陪伴犬陪伴在人类身边。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在饲养狗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追逐新奇的花色,或者是独特的长相,为此还创办了相应的比赛,用来展示人们培养出的狗狗。为了维护纯种狗,人们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来制定纯种狗的标准,一旦没有符合要求,则被视为“串串”,串串无法参与比赛获得奖牌,只有协会认定的“纯种狗”才可以参赛。获得奖牌的狗不仅自身身价倍增,就连它的后代都身价不菲(时至今日仍旧如此)。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培养长相奇特的狗,比如:100年前的腊肠犬长相并没有那么滑稽,但是人们却将其改造成了如今的样子。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据统计,现如今世界上90%的狗品种,都是近200年来人工培养出的。为了维护纯种狗的特征,人们会让狗子们进行近亲交配,甚至是回交。比如:英国的哈巴狗多达10000只,但它们都是最初50只狗的后代。

纯种狗虽然凭借颜值征服了人类,但是纯种狗的身体却并不健康,在医生看来,纯种狗一身疾病,比如:柯基肠胃非常脆弱,容易吐和腹泻;60%的金毛会患癌而死;斗牛犬的鼻子塌到几乎让他们无法呼吸;大丹犬的心脏无法支撑它们的身体。

人类禁止近亲结婚,为何故意让狗子回交?甚至品种越纯越好?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回交以及近亲繁殖,会让它们体内的隐性致病基因发病。要知道的是,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生物已经淘汰掉了很多显性致病基因,但也携带着大量的隐性致病基因。通常情况下,隐性致病基因并不发病,但当近亲繁殖或者是回交时,当同位基因同时是隐性致病基因时,该个体就会发病。

尽管很多人都在努力发声呼吁人们不要关注狗子是否是纯种狗,也不要让狗子们近亲繁殖,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现如今的纯种狗仍旧是宠物市场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近亲   近亲繁殖   人类   自然选择   痛觉   可能会   纯种   隐性   后代   基因   长相   个体   品种   植物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