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上一期的《天天向上》,邀请黄觉夫妇来分享疫情间陪伴孩子的点点滴滴。

当汪涵看到视频中黄觉的两个孩子,一个玩着ipad,一个盯着手机时,不由诧异地问:“你们不排斥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玩电子产品吗?”

黄觉夫妇却回答说“不排斥”,毕竟:

“以后手机、互联网是他们的世界,更是他们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我们不想把他们的欲望放大化,让孩子知道那是什么,他们也不会特别渴望。”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这让不少网友惊呼:太想拥有这样的父母了!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这么好……

现实中,绝大部分多数父母对孩子玩电子产品都是持否定态度,怕孩子会上瘾。即便是允许他们玩,也是玩一会儿就霸道“关机”。

但如果不了解孩子成瘾背后的原因,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不仅没法切断孩子心中的念想,反而容易激化亲子矛盾。

01、霸道一刀切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曾有人说:“历史上可能没有哪一种游戏,像电子游戏那样被妖魔化。”

其实,电子产品作为一种“玩具”本身并非十恶不赦,但因为有趣、 富有挑战,才会让孩子们被深深吸引。

很多时候父母提到“电子产品”闻风丧胆,为了避免孩子成瘾,直接一刀切,结家庭矛盾升级。

曾看到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因为儿子沉迷手机,爸爸便直接没收不给玩。结果儿子竟然离家出走表示抗议。

本来父母以为孩子就是闹脾气一会儿就回家,没想到过了6天还没孩子消息,这才急红了眼,寻求媒体帮忙找孩子。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还有一位初三女生,因家人不让玩手机 ,争执之下竟直接从19楼跳下,当场身亡。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反抗得厉害:

你没收手机,我就问同学借;

你拔掉网线,我就躲去网吧;

你大声呵斥,霸道关机,我就直接用过激的行为来抗议。

一味地禁止很容易出现“禁果效应”:“越不给我,我越要。”

孩子的需求突然得不到满足,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性子一急走进死胡同,便可能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来报复父母。

02、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父母可能是“帮凶”

父母担心孩子电子产品上瘾本身是出于爱,但一定要先了解成瘾背后的“病源”才好对症下药。

在一档节目中,不少孩子们吐槽:“回到家,爸爸玩网游,妈妈刷手机,爷爷奶奶看电视,却偏偏逼着我去做作业,全家人都在玩,唯独我不行。”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从孩子的抱怨中,不难看出家长的言行不一,完全无法说服孩子。

古语有言:“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害了孩子。而父母的疏于陪伴,更是直接把孩子推向电子产品。

曾看到一则新闻,女儿沉迷网络直播,竟花光了父母的55万血汗钱。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因为父母工作忙,女孩迷恋上一个语言交友软件。为了能和喜欢的主播走近一些,不惜花费重金打赏,成为主播口中的“土豪”。

是“隐形的父母”让孩子越来越孤单,他们渴望被爱、被认可、被关注。

而虚拟网络世界的各种“陪伴”,弥补了父母的空缺,而网络游戏的奖励又给了孩子巨大的成就感。

正如一个网瘾少年曾经说:“只有上网后才能体会出我的价值和存在,我不是现实中父母说的那般无用。”

我们责怪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同时,是不是该问问你有多久没和孩子好好聊聊天?

得不到爱的孩子,只能寻找其它的寄托。

03、避免孩子成瘾,关键看父母如何做

未来社会是信息科技化的世界,既然无法避免电子产品这个“洪水猛兽”,那不妨趋利避害,从家长自身做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大人都无法拒绝电子产品的魅力,更何况是孩子呢?

所以,不妨像黄觉夫妇所说:

“给孩子一个有限度的时间,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觉得电子产品也就那样,没什么稀奇,对它“无感”便不会那么渴望。

美国儿科学会(AAP)针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有权威建议,值得我们借鉴:

① 18个月以下的儿童, 避免接触电子屏幕;

② 18至24个月儿童,可以逐渐接触视频聊天;

③ 2至5岁儿童,每天接触时间最多1小时;

④ 5至8岁儿童,每天不要超过1.5小时。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和被禁止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相比,每天使用共计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电子产品的孩子,社交能力和情感健康水平更高。

只有当孩子持续玩电子产品四五个小时以上,电子产品才会真正对其产生行为影响。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允许他快3岁的女儿和妻子一起使用公司的视频聊天工具。

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到与他人联系更加紧密。”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把电子产品当“洪水猛兽”,是因为父母没有把关。

如果能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软件,陪他们一起玩,既可以让孩子玩得高兴,又能玩得“健康,更能营造欢乐的家庭氛围。

曾经有个网瘾少年说:“我什么都不会,你让我不玩游戏我玩什么?”

当孩子兴趣爱好狭窄时,好玩且易操作的电子游戏,很容易让孩子上瘾。

所以父母不妨多培养孩子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球、下棋、阅读、跳舞等。还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踏青、探索...

孩子有多种选择,就不会盯着电子产品不放了。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曾指出:“孩子本身并不需要电视或者手机玩具,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建立亲密的关系。”

邓超就经常吐槽被两个孩子“玩坏”了:被妹妹小花扎小辫、涂指甲油;在户外被孙俪和连个孩子装扮成“落叶人”……

孩子在这样的陪伴下成长,又怎么会盯着手机不放?

黄觉夫妇“放任”孩子玩手机,网友感慨:都是“别人家”的父母

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放下手机,孩子才不会过度沉迷于虚拟的世界。

我们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要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

比起指责、谩骂、暴力,接受孩子天性中的不完美,帮助他成长才是真的爱孩子。

一个拥有爱和自由选择权的孩子,一定会更加自律。

作者:麦小麦 & 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END——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中黄   夫妇   父母   孩子   洪水猛兽   手机   上瘾   霸道   电子产品   感慨   家长   玩具   儿童   时间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