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孩子听不清楚了,怎么办啊?”

前不久,一位夫妇向医生求助。原来,4岁的孩子在家太闹腾了,被妈妈指责之后依旧哭闹不止。于是,妈妈一生气,给了她一耳光。

经过检查,孩子的右耳鼓膜已经穿孔,医生已经给予了对症治疗。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因为孩子不听话、调皮,就忍不住对孩子暴力相向,是不少父母都做过的事情。

因为,古往今来,在中国式教育里,很多父母都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他们认为不打不骂,就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孩子犯错后,他们经常以“打骂”作为管教的手段。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提到: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那么,那些小时候经常被打的孩子,长大后究竟怎么样了呢?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01、经常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1、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年幼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足够的关爱,如果犯错后得到的不是父母耐心的教导,而是歇斯底里的打骂,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卑、敏感、孤僻、缺乏安全感等。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

从她记事开始一直到初三,只要她稍稍犯一点错误,就会遭到她母亲的毒打。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错什么。

后来她工作了,人际关系问题凸显得很明显,自卑、胆小、懦弱、敏感、怕事等。她特别自闭,喜欢写日记,担心自己的社交平台被关注,总想躲在角落里,不想被别人发现……

孩子犯错后,有的父母总是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来对孩子进行打骂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这种伤害甚至可以贯穿孩子的整个人生。

就像阿德勒所说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2、心理上的缺陷

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未来的行为中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创伤,以至于产生逆反、报复的心理。

曾经有一个16岁的男孩,在不到24小时内,导致了8次火情。

他之这么做,是因为他平时经常遭到父亲的责备打骂,心中充满了怨气,所以他想报复父亲:“你不是说我迟早要进监狱吗?那我就进给你看!”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天真地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这样做还有可能出现逆子。

但愿所有父母都能够明白,打骂出来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孩子。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02、聪明的父母不是打骂孩子,而是赢得孩子

有人说,当孩子犯错时,教育方式恰好体现了父母爱的深度、以及爱的智慧。

父母一定要明白,管教的目的不是通过打骂来控制孩子,而是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赢得孩子。

那么,该如何赢得孩子呢?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会,孩子犯错时,父母需要主动向孩子核实一下情况,看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时,才会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同情,并不表示父母要认同或者宽恕孩子错误的行为,这只是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同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时候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等。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在进行了前面的两个步骤之后,孩子一般都会愿意听父母说了。

这时,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比如可以跟孩子说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

4、让孩子关注于如何解决问题

父母可以问问孩子,对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什么样的想法。

如果孩子没有想法,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直到和孩子达成共识。

好友的儿子,曾经偷拿过幼儿园的玩具,被她发现了。她很震惊,但还是找了一个和孩子独处的时间,问他:“这个玩具好像不是妈妈给你买的?”

她儿子的目光有些躲闪,但却也不好意思地承认了:“妈妈,我太喜欢这个玩具了。”

她看着儿子的眼睛,说:“妈妈小时候也偷过同桌的一支笔,那支笔有好几个颜色,我真的很喜欢,就趁她不注意带回了家。”

听完妈妈的分享,孩子的眼睛一下就亮了:“那后来呢?”

“我很愧疚,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做。我想了很久,第二天又悄悄放回去了。”

孩子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说:“可是,幼儿园有那么多玩具,少一个又不会怎么样。”

好友于是和他讨论了半天,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家,那幼儿园会不会就没有玩具了;那些没有玩具玩的小朋友,该多伤心等等。

最后,孩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决定第二天把玩具还回去,还准备向老师说明情况,诚挚地道歉。

虎妈一耳光,孩子险失聪: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在没有指责打骂的情况下,好友恰恰是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不仅让孩子意识到了错误,而且还参与了问题的解决。

我想这便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管教,是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打骂。

郑渊洁曾在书中写道:

什么是男子汉?我觉得,他首先应该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以拳头的方式打到孩子身上,更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同成长,才是真正为他们好。

——END——

作者: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小时候   孩子   棍棒   孝子   耳光   缺陷   幼儿园   步骤   想法   儿子   父母   错误   玩具   好友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