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前几天,好友和她女儿闹矛盾了。

因为她偷看女儿手机的时候,正巧被女儿看见了。孩子很气愤:“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手机?”虽然她有点心虚,但还是忍不住反问:“我为什么不能看?”

于是,孩子和她开启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冷战。

“不就是看了一下她的手机,至于嘛。”好友吐槽道,“而且她手机里也没啥特别的呀。”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父母到底该不该看孩子的手机?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担心14岁女儿谈恋爱,我该检查她的手机吗?”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这个话题,引起了1010万网友的浏览,有7000多个回答。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回答是:

“查吧,多查几次。你会得到一个以后不会信任你、不会告诉你真正的心事、不会跟你很亲密,朋友圈给你单独分个组,长大了会想离你远一点的女儿,你老了以后跟她一年见个一两次。这么想想挺好的。”

明明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最反感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可为什么现在有了孩子,却又变成了那个爱偷看孩子手机的人呢?

01、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手机?

一万个父母,或许会有一万个偷看的理由:

“现在社会那么复杂,万一孩子早恋,或者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做父母的怎么能放心得下?”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然有权利知道孩子的一切想法”;

“父母偷看,也是为了给孩子把关,防止他们走错路”;

“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因为爱,需要理解”……

而且现在很多孩子迷恋网游,喜欢刷短视频,甚至瞒着父母,偷偷充值网游,或者打赏主播,让父母防不胜防。

不偷偷查看孩子的手机,这些问题如何未雨绸缪?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现在的成长环境,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单纯了。那时候的成长秘密,顶多就是谁喜欢谁、谁出了什么糗。

而现在呢?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未成年网民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了46.2%,比2018年提升5.7个百分点。

这些短视频和平台良莠不齐,如何让孩子做到自律,并且不沉迷于此,恐怕没有哪个父母能淡然处之。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02、偷看孩子手机只会是“两败俱伤”

虽然,父母有父母的担忧,但偷看孩子手机这个行为,还是容易造成“两败俱伤”。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手机之所以是雷区,是因为他们大多对父母心存芥蒂,或者潜意识里知道,有些行为是错的,是不能让父母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孩子会对父母心存芥蒂?这个问题,恐怕有的父母并不会去反思。

试想一下,孩子回来对父母说:“我喜欢上一个女生了。”父母立刻如临大敌:“不好好读书,尽想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然后,越发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严令禁止孩子出去玩,还侧面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

那么,孩子下次再有心事,还会选择告诉父母吗?

当然不会。孩子再有小秘密,只会锁在日记里,或者通过网络发泄。

这个时候,父母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去偷看他们的隐私,除了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叛逆,百害而无一利。

关于隐私,或许父母不得不意识到:如果孩子真的有不想让你知道的事,他会有N种方法来隐瞒。也许一开始的方法比较笨拙,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将自己隐藏得越来越好。

而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的过程。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有位网友说,她爸爸偷看了自己和一个男生的聊天记录(没有什么过分的内容),然后把那个男生删除了。

她神经比较大条,隔了很久之后才发现,但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误删的。后来,她偶尔发现自己爸爸加了那个男生。这让她莫名恐惧,赶紧修改了密码,从此防贼一样防着她爸。

作为父母来说,担心孩子误入歧途,无可厚非。但一旦方式方法不对头,反而会伤害到亲子关系。

03、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的隐私?

1、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不管是日记还是手机,都是孩子的隐私。如果没有得到孩子的同意,最好不要偷看。

在问到会不会翻看女儿日记的时候,黄磊曾这样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这些秘密是孩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孩子的日记本、手机,我绝不会偷看……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尊重别人,这是我们民族特别缺乏的。”

当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乐于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不会有被监视、控制的感觉。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2、不偷看≠听之任之

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手机,并不是要对孩子的成长听之任之。

我相信,每个孩子出现问题之前,都会有“蛛丝马迹”。所以,父母要多观察孩子言行,学会从细节判断孩子是否遇到了问题,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多关心一下孩子,通过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从孩子的变化入手,而不是通过窥探隐私去走近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

“我是你妈,为什么不能看你手机?”别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父母之所以担心孩子会学坏,无非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除了平常的教育之外,父母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因为父母的三观,影响孩子的未来。

一个每天刷手机玩游戏的父母,肯定没有立场教育沉迷游戏的孩子;一个不尊重孩子的家长,也没法得到孩子的尊重……

托尔斯泰曾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教育,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指路明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父母值得思考和反思的。

——END——

文| 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托尔斯泰   心存芥蒂   听之任之   手机   两败俱伤   网游   当初   讨厌   隐私   担心   女儿   父母   秘密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