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多所幼儿园通知家访了!哪些“雷区”不要踩?提前准备不慌张

导语

录取通知收到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生宝宝们在开学的时候适应幼儿园生活以及与各家庭达成教育共识,在7、8月份的寒暑假,很多幼儿园老师会来家里家访。

有家长问:“老师家访到底访什么?要如何准备呢?”托幼君今天就全都告诉你!

2021多所幼儿园通知家访了!哪些“雷区”不要踩?提前准备不慌张

01

新生家访的目的

1.了解每个幼儿的原生家庭情况。询问家长,孩子在家里的各种发展情况(如饮食、睡觉、上厕所、穿衣服等,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掌握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各种生活习惯。

2.和家长沟通好,交代学校相关注意事项和入园准备的事宜

3.老师跟家长达成一种共识,让家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配合老师一起完成家校共育。

4.老师以家长朋友的身份来到家里,增加对孩子的信赖感和亲切感,通过用玩具或其他学习用具亲密接触,拉近孩子和老师的距离,为顺利过度分离焦虑奠定基础,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02

家访有哪些形式

根据园所的录取人数情况、时间安排,家访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老师会根据幼儿园的资源配置、每个家庭的时间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大致出现过以下几种:

03

老师会看重什么

看家庭环境

老师来家访确实会查看家里的环境,但是,老师更关注的不是家里的经济条件,而是通过孩子的生活、教育环境,来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习惯。

比如:房间是井井有条还是杂乱?孩子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等?(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否理想);

孩子书架里有哪些书,喜欢哪些玩具?(以此来了解孩子平时的特长和喜好)

看家长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老师主要着重于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夫妻间的感情是否融洽,是否与老人同住,孩子平时谁负责接送等。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理念。

同时,老师也会关注家长的职业、个性、是否有空余时间等等,方便老师选择合适的家校交流方式。

看孩子

新生家访是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看孩子,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情况。包括性格类型、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生活习惯、身体协调等。

2、学前准备情况。看看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情况,看看是否能适应集体生活。这也是体现家长能好好配合老师,做好家校互动的好机会。

3、孩子的身体状况。其实是为了孩子着想,比如有的孩子有过敏体质,那么中午用餐可以避免一些过敏原,如果有其他一些先天疾病,老师可以据此调整运动量等。所以,当老师问起,家长不用遮遮掩掩,坦诚告知是最好的。

04

家长要注意什么

注意日期和时间

幼儿园的入园家访一般在8月份进行。老师会提前跟家长约好上门家访的日期和时间,确保那个时间段家长在家。如果家长突然有事情没办法进行家访,要提前跟老师改时间。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接待老师家访,可以跟老师协商是否可以在开学前带上孩子到幼儿园去和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提前联系好老师,出门接一下,不要浪费在时间在找路上。

因为老师第一次跟家长的见面很重要,如果有上班的家长能够请假的还是尽量请假,避免长辈跟老师产生无效的沟通。当然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为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平时参与育儿的长辈或者阿姨也最好一起在场。

父母和孩子都要在场

在老师的考察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非常重要。父母和孩子都在场,老师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所以建议父母共同最好在约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在家等候老师。尽量不要加班出差,或让老人单独应对。 

有些人觉得家访只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孩子在不在无所谓。其实家访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尽可能的降低入园焦虑感。保持孩子最真实的状态,让孩子和老师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沟通交流。

有时候,孩子的老师第一次家访的时候,老师就跟孩子和家人一起拍了张照片。这个举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对老师不再陌生,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拉近老师和孩子的距离,便于之后更好地融入集体。

注意环境整洁

在老师家访之前,要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跟孩子一起整理房间和玩具。家庭环境安排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家长对生活的态度。

适度热情,保持礼貌

家长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换上整齐干净的衣服。

一般来说,老师一天里会预约7-8户家访,每家的家访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家长不用太热情,不要无休止的介绍和询问,也不需硬要留老师吃饭,点到即止就好。

为老师提前准备好拖鞋、瓶装水或者点心,但也不必太刻意太隆重。老师一般都会自己带水,基本上不会吃点心,但是该有的待客礼仪还是要有的,这会让老师觉得家长对家访很有心,很重视老师的到访。

老师走时,和孩子一起将老师送到门口,并礼貌告别。

真诚沟通

家访的时候,老师会向家长交代一些事情,这时候家长以倾听为主。比如怎样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的过程,怎样协助老师养成孩子自主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配合。

老师还会询问孩子生活上的喜好和饮食习惯,孩子是否有食物过敏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家访的时候跟老师详细说明情况。

整个家访过程基本在15-20分钟。因为老师的家访任务重,人数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多和老师聊聊天,家长也可以把一些关心的问题和疑虑提前写在小本子上。

比如一些常见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之间怎样进行后续的沟通和反馈?

学校的入园时间、午休时间和午饭时间是什么时候?(可以提前让孩子适应学校的时间点,调整生物钟的时间)

趁着家访与老师建立起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家长越重视信任老师,小朋友相对也会更喜欢老师。

05

第一次家访,老师通常会问什么

★ 宝宝叫什么名字?有小名吗?

——小班小朋友叫小名会更亲切

★ 宝宝是几月份生的?

——了解孩子的月龄大小

★ 宝宝身体情况怎么样?以前有没有生过大病?有没有什么过敏的或者其他需要幼儿园特别注意的?

——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家长一定要如实说,不用担心老师会有想法,老师会照顾好孩子的。

★ 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有没有上过托班?

——如果上过托班,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会好些,如果没上过托班上过早教也可以告诉老师

★ 宝宝平时是自己吃饭的吗?一顿饭大概要吃多久?会挑食吗?

——了解孩子的吃饭情况,需不需要成人喂饭等。

★ 宝宝有午睡的习惯吗?一般是几点睡到几点?

——了解孩子的午睡情况,如果家里睡觉时间和幼儿园相差太远,老师一般会建议慢慢调整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

★ 宝宝从小是谁带大的?以后谁会主要负责接送?

——了解孩子从小的依恋对象,并提前知悉接送的家长。

★ 宝宝要上厕所前会主动告诉大人吗?会自己穿脱裤子吗?

——了解孩子在如厕方面的自理能力,是否需要成人帮助等。

★ 宝宝平时运动量怎么样?出汗多不多?

——老师如果知道孩子容易出汗会提醒家长多带汗衫或垫背巾备着给孩子更换

★ 宝宝平时在家里说普通话还是地方话?说的话多吗?清楚吗?

——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当然这点通常会由老师和孩子在对话中获得,如果孩子第一次比较害羞则会询问家长。

★ 宝宝喜欢玩什么玩具?

——了解孩子的兴趣,有心的老师会在新小班开学时多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增加幼儿园对孩子的吸引力。

★ 宝宝和别人一起玩玩具时会有争抢吗?你们看到了会怎么处理?(类似的问题)

——了解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父母的养育观点,没有对错,按事实告诉老师,教育观点大家可以讨论。

★ 家长周末会带宝宝去哪里玩?有没有去学什么东西?——同样是了解父母的养育观念,没有对错之分。

★ 宝宝的性格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点老师也会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初步知晓。当然,有些孩子是慢热,并不内向,而且内向也没什么不好:)

★ 家长对幼儿园有什么疑问?

——家访是互相交流的过程,也是在开学前难得和老师面对面的单独交流,有什么问题家长尽管问,不过要注意时间长短哦。

06

家长哪些话不该说?

1.推脱责任的话不要说:

例:“以后孩子就交给您了,您该说说、该骂骂,我们都交给你了。”

2.恳求特别照顾的话不要说:

例:“希望老师可以多多关照一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睡觉的时候要唱歌才能睡得着~”,“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老师要多喂喂 ”。

有时面对家长们一股脑丢来的这些热切“希望”,老师们常常不知道怎么回应。”

3.平时工作类的话不要说:

例:“我们工作忙,难以分身管他,以后就交给你啦”。

这样说,潜台词就是“与我”无关了。其实老师最害怕看到这样的家长,将教育的责任都交给老师。家访的意义在于把孩子的基本情况跟老师沟通好,开学后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07

关于“要不要送红包”

其实许多家长都纠结过这个问题,托幼君建议是不送。一是不能助长这股不良之风,二是的确很多家长之前反馈送过老师都是不要的。

家长不要觉得没有准备红包,老师就不会喜欢孩子。其实相比于送红包,老师其实更喜欢乖巧聪明的孩子,以及与学校密切互动的家长。

幼儿园的老师工作任务重,最希望得到家长们的配合,理解和尊重。如果实在是想要表示对老师的心意,可以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送老师一些小礼物以表自己的心意。

08

其他小贴士

★ 和老师商量家访时间时,避开宝宝的午睡时间

★ 在老师和家长交谈的环节,可以让妈妈跟老师讲,让爸爸或其他家里人在不远处陪伴宝宝玩。

★ 后半程可以让宝宝和老师握握手,抱一抱,拍个照,老师走后,也可以常常让宝宝看和老师的合影照片,加深宝宝对老师的熟悉程度。

本文转自:上海入托入园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家访   幼君   幼儿园   雷区   慌张   平时   家里   家长   玩具   老师   情况   宝宝   环境   孩子   通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