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孩子学会“72变”,日后谁能代他承受“81难”?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长大后,才明白,父母不逼你,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他们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经常会有人说,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对不起”

其实孩子更是欠父母一次迟来的道歉。

工作后,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感慨:

如果有人逼我一下,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

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

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

......

如果,如果,如果。

儿时的兴趣,像一个个啃了一口就被随手丢弃的苹果,滚到角落里,慢慢腐烂、风干、消失。

长大后的我们,再看到人家有一技之长时,只能默默羡慕,默默遗憾。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孩子,尤其是这样,没人监管、没人逼迫的话,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选择最简单、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

不逼孩子学会“72变”,日后谁能代他承受“81难”?

这几年,有一种奇怪的“快乐教育”论调大行其道,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乍一看,这个观点并没有错,甚至还很顺应孩子的个性。

但是,孩子哪里懂那么多。

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

他只会觉得,眼前的快乐最重要,认为顺着他的、让他想干嘛干嘛的就是好人。

其实,若说天性,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才是人的天性,而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让他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

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够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们逼迫孩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这些,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没理由相信,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

也没理由相信,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只不过,在长大后,放弃、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

现在我们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以后又有谁会一生陪在他身边,帮他挡住“八十一难”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大成   短平快   孩子   目的   半途而废   天性   日后   只不过   游泳   困难   父母   事情   理由   身边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