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家长要求孩子在亲友面前表现出来的「客气有礼」,虽然攒足了「面子」,但有可能会「伤」了孩子。

这4种「中国式礼貌」,该改一改了。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强迫问好

“跟阿姨打招呼了吗/快说‘你好’呀!”

“哎,这孩子,真没礼貌!”

向认识的人打招呼,是基本的礼仪,见到亲友,家长总是第一时间提醒孩子打招呼。

但问题是,你所熟识的亲友,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见得不多,或压根没见过的「陌生人」。如果孩子不说话或表现出不乐意,也不该指责他「没礼貌」。

纯真无邪的孩子们可不会因为被告知“这是叔叔”“喊爷爷”,就自发地与谁亲近。相反,越是强迫他和他眼里的「陌生人」亲近,他们就会越不安、越抗拒。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想要培养大方得体的孩子,需要的是逐步的引导和肯定哦。

一点建议:

o

你可以尝试“手把手”教宝宝打招呼,从他熟悉的人开始,然后再进一步介绍人物关系;

o

o

或者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主动打招呼的意愿,比如“我们给别人打招呼,大家都会很开心哦,我们比赛看看谁打招呼更厉害好不好?”

o

强迫表演

“来,快给大家唱首歌吧。”

“怎么这么大了还害羞啊?没出息!”

唱歌、背唐诗、认字、背单词~总之,孩子学了什么,过年都有可能被要求「表演」。

甚至连已经上学的“大宝宝”,也会遭遇七大姑八大姨的“友善”鼓励:“你不是英语特好吗?给我们现场翻译一下呗。”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希望创造一些当众表演的机会,借此培养宝宝的自信和胆量。

但在指责孩子之前,我们不妨也想想,我们失望、遗憾、甚至生气的,到底是宝宝没能走出“小天地”大方、勇敢起来,还是自己面子上挂不住呢?

再说了,这个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一点建议:

尊重孩子,给宝宝说“不”的权利,比如“我觉得宝宝表演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你不想,我们就不表演。”

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没关系,那我们下次准备得再好一点再表演!”

强行谦虚

“你们家姑娘英语真不错。”

“哪里哪里,她数学就学不好,笨得很。”

很多家长,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表面上谦虚着「哪里哪里」,其实心里早已乐得不能自已。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其实,坦然接受别人的赞赏,并不是一种无礼的表现。但如果每每有人夸赞孩子,你都第一时间「否认」,甚至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碾压”自己的孩子,“你看XXX多听话,多有礼貌”“XXX的女儿只比你大几个月,看她识的字比你多多了”,只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再说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时候谦虚过了头,对方心里也免不了有点不舒服的哦。

一点建议:

与其“强行谦虚”,不如坦然接受,真诚感激,既给孩子正向的激励,也用行动告诉他受到夸奖的正确应对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少比较,多鼓励,关注他自身的发展。

强迫谦让

“把玩具送给弟弟怎么啦?你可是哥哥!”

我们常说“主权不容侵犯”,但为什么宝宝的“主权”总得不到尊重呢?孩子们发生争抢,寄希望于家长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一句话就打消了孩子的期望:

“抢什么抢?你是哥哥!”

“你还小,还不会玩,送给姐姐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顺手还会给孩子贴上「没礼貌」、「不懂谦让」的标签。

但是「谦让」的前提是孩子自发的行为,不应出自强迫。而一头“小兽”什么时候才会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食物呢?答案是:吃饱喝足的时候。

若希望孩子能够谦让有礼,尊重他人意愿,爸爸妈妈们就得首先用爱与尊重“喂饱”孩子。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一点建议:

“爱”分享不如“善”分享,对不合理或违背孩子意愿的要求,要给孩子敢于说“不”的权利;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物权意识越强,对自己的东西会越具有安全感,孩子明白了分享并不会改变东西的归属,自然更愿意分享。

别让孩子「被强迫谦让」,也别让孩子「强迫他人谦让」。比如:孩子在舅舅家看中了小表哥的玩具,舅舅可能会礼貌地表示“喜欢就拿走”,但这显然是「强迫小表哥做出谦让」了,你应该让孩子明白“玩具是小表哥的,来别人家做客不能带走,喜欢的话,改天妈妈再买给你”。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家长们看看你中了几条?


礼貌本是好事,但为什么这些「中国式礼貌」会让人这么不适呢?

主要的原因是「强」——勉强,强行,强迫。勉强而为,孩子必然是抵触的,自尊也容易受挫,最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消磨、动摇。

o

所以,如果长辈再对孩子践行这四种「中国式礼貌」,为了孩子的信任与自尊,我们要注意做好跟老一辈和宝宝之间的沟通啦~

o

o

当然了,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别因为童年的经历,下意识地也用这一套法则去回应宝宝哦!

o

除了以上4种,在育儿路上,你还经历过哪些「中国式礼貌」?欢迎在文末留言,和我们说说你的故事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家姑   礼貌   孩子   可能会   谦让   英语   表哥   主权   亲友   意愿   亲近   家长   玩具   宝宝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