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唐太宗李世民,文有贞观之治,武有平定天下,归顺外族番邦,尊号天可汗,是一个狠人。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被演绎为如诸葛亮一般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而闻名。

因为战功彪悍,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时改名李世勣,李世民即位后为了避讳又改名李勣,其一生征伐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备受高祖、太宗的恩宠,也不可谓不是一个狠人。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那么李世民托孤时把自己的“龙袍”披到了他的身上,是因为狠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吗?又或者对他已经宠爱至极?这个问题需要将他与李世民两人的过往结合起来判断,为了结合,让我们先把他们分开来。

一、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身为次子的李世民对此颇为不满,李建成也明白他无论是功绩、才能还是麾下将领都不如李世民,他担心自己太子宝坐不稳,于是联合四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到后来甚至发展到了暗杀的行径。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公元626年时,李建成已经设计坑害了李世民多次,却始终没有达成目的,唐高祖也已经年逾六十,李建成于是急不可耐地与李元吉密谋夺取了李世民的精锐部队,准备借出征的名义把李世民带出城外一举杀害。

不料李世民当夜即收到了密报,他此时还有些犹豫不决,不肯兄弟相残,然而追随他征战四方的将领们却知道,他们都已经被太子一派视作了仇敌,一旦李世民被暗杀,他们也难逃一死,于是力荐李世民反抗,否则就不再侍奉他,要逃难去了,李世民这才有了决断,当即向唐高祖弹劾两人谋反。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虽然唐高祖在这些年里一直对李建成的小手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谋反事大,他不能再坐视不理,立刻传令三人第二天一早上朝,并召集了三位宰相准备当面核实。然而李世民根本没有两人谋反的证据,此举只是为了诱骗两人进宫,自己早已安排了手下将士埋伏在必经之路的玄武门上,两人一进门就暴起而杀之。

心腹大患李建成已死,李世民却仍不放心,一面带兵把守宫门抵御太子余党的进攻,一面派人去“护卫”唐高祖,宰相斐济于是谏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两人本来就没什么功绩,又妒贤嫉能,而秦王李世民的功绩却世人皆知,如今他已经把两人杀了,只要立他为太子,天下自然会太平。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在这样的局面下,唐高祖只好下诏,仍在宫外与李世民交战的太子余党才终于退去,三天后,唐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全权代理一切国家事务,对自己仅留听政权。

两个月后,唐高祖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对于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但他也因此而背上了杀兄篡位的骂名,成为了他一生的阴影。

二、大忠纯臣

徐茂公年轻时投身瓦岗军,追随李密一同打下了战功无数,李密战败后他接管了李密统领的属地,他本可以拿着这片地盘直接归顺唐朝,但他认为借用主人的失败来为自己邀功是一种耻辱,于是把属地的田产、军、户等信息统计完备后报给了李密,再让李密上报给朝廷,这样功劳就是李密的了。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唐高祖十分赞赏他的品德,不但给了他封爵加官,还赐了他李姓,自此他改名为李世勣。然而同样官爵在身的李密却并不甘心于屈居人下,不但对唐高祖李渊心有不满,心里也总盘算着一些自立门户的小念头。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就在他归顺大唐的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他刚归顺的旧部,走到一半又突然召他回京,心里有鬼的李密当即觉得李渊要拿自己开刀,害怕得带着大部队叛逃了。

两个月以后,李密途径河南时被埋伏在邢功山的盛彦师杀死,只有首级被送到了长安,李密曾经的旧部无一人敢为他收尸,唯有徐茂公一人为他披麻戴孝,甚至辞去军职去为李密守孝。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为一个反贼守孝,这种显然不把当今天子放在眼里的行为却被唐高祖大加赞扬,他如今不辜负李密,未来又如何会辜负我呢?也正如唐高祖所言,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追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立下彪炳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此忠臣,如此悍将,被重用、被信任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忠臣未必得信于主上,正因为他是一名大忠纯臣,李世民对他从来不敢报以完全的信任。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三、割须披袍

徐茂公曾生了一次重病,医官说把胡须烧成灰入药可以救治他,李世民当即割下了自己的胡须来为他治病。要知道在当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轻易损毁的,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

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对徐茂公亲口说道,天底下再没有能比你更好的人来辅佐年幼的太子了,徐茂公大受感动。当即喝多了,李世民于是当众脱下了自己的随身衣物披到了他的身上,这两件事一时间被传为君明臣忠的佳话。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事实上来说,徐茂公在整个唐朝确实得到了足够的重用与重视,他本人也从未做过有损于朝廷的事情,但李世民这近乎表演性质的“恩宠”,恰说明了他无法信赖徐茂公,只好以高调的作秀手段来动之以情,以作拉拢。为何如此?请往下看。

四、历史重演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已经渐入尾声,大唐盛世已经开始,李世民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因为他的亲儿子,太子李承乾谋反了。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废了太子,其余参与者一概赐死,让这个案子暂时告一段落,但他还有另一个问题难以处理,新的太子该立谁?

他本想立次子李泰为太子,然而李承乾之所以谋反,正是因为李泰长期觊觎太子宝座,这才逼得李承乾走了极端,此情此景与他当初的玄武门之变何其相似?最终,李世民选择了三子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然而李治此时尚且年幼,必须要有合适的文臣武将支持,才能在宫中站稳脚跟,李世民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文臣尚且好说,有他的大哥长孙无忌看着出不了错,可是武将方面,要说最有能耐也最适合的就是徐茂公了,偏偏就是这个雄才武略且忠心耿耿的徐茂公,让李世民犯了难。

当初玄武门之变时,身为他下属的徐茂公就从未参与过他与太子的争端,甚至直接拒绝了参与玄武门事件,在那时李世民就已经明白了,徐茂公的忠是对大唐的忠,只要大唐还姓李,他就不在乎自己的主子会是谁。

有这样的人护卫唐朝,李世民很放心,但让他来辅佐年幼的太子,李世民就难以安心了,他不得不手段尽出,不但要徐茂公支持李治的统治,还要确保他只支持李治一人的统治。为此他才割须披袍,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恩惠戏码。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甚至于为了让徐茂公能得到李治的恩惠,不惜将毫无过错的徐茂公贬职到了外地,并告知李治,但凡徐茂公接到诏令后有半点犹豫,你就杀了他,如果他直接出发了,待我死了你再把他迎回来做宰相,这时他已经得了你的恩惠,就能对你忠心了。

跟了李世民一辈子的徐茂公又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想法呢,所以李世民每一次表演的时候,他必然报之以更加卖力的表演,你割须入药,我就扣头到血流不止,你托孤于我,我就感动到大醉,你罢贬我,我扭头就走。说到底,李世民托孤时把龙袍披到徐茂公身上的举动,无非是又一次的帝王权术罢了。

看透了这些手段的徐茂公自然能够在一次次诡局中求得自保,只可惜他的子孙并不如他一般精明,最终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而举兵起义,落得个身死名灭的下场,就连御赐的李姓也被夺了。正可谓是身在帝君侧,我命由君不由我啊。

李世民托孤时,为何要将自己的“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五、总结

看到这里,想必我们都已经知道为什么李世民托孤时要把“龙袍”披在徐茂公的身上了。是权术,是表演,也是不信任。这样的事之所以会被传为美谈,也是因为这能起到君臣关系融洽的政治宣传作用,美不美,当事人心里都明白得很。

曾经抵肩杀敌时可以同生赴死,一旦大权在握,从此你是臣子我是天,两人早已不是同一个阶级了,又怎么可能坦诚相待呢?我想,这一“美谈”真正带给我的,还是如何与人相处的感触吧。我们谁也不是帝王,我们身边的亲友也绝非臣子,互相算计、互相表演,又是何必呢,不如坦诚以待,乐得轻松,才能过好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龙袍   余党   身上   大唐   权术   旧部   恩宠   战功   功绩   宰相   恩惠   年幼   唐朝   太子   手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