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导语:自古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而纣王却是“败寇”中被黑化得最惨的一个。

历史记载的纣王,不但长相俊美,而且英明神武,治国有方,就算平定叛乱也大都是御驾亲征。相反,倒是周文王阳奉阴违、伺机篡权苦心经营,早有谋反之心。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后来,他的儿子周武王又处心积虑制造“舆论”、恶语中伤纣王,把天下所有暴君的暴行全部安到了纣王头上。借此煽动民愤造反起义。这招倒是很奏效,不明真相的民众被周武王的谣言蛊惑,从而群起而讨伐纣王。

这就是纣王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啊,你应该把事实真相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出去。不要以为“清者自清”。很多时候,真的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相信谣言舆论的威力是不行的。而他的江山正是毁于他的“麻痹大意”。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后来的比干,也看透了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但此时姬昌已回归西岐,如放虎归山,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1、姬昌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虽然这本《封神演义》主要是黑化纣王、歌颂文王的,但作者还是保留了一点良心,随笔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读者自己去“体会”。

文王逃回西岐后,南宫适与散宜生劝文王自立为王,起兵造反。文王却把脸一沉,严厉训斥了散宜生与南宫适。

意思是,大王不杀我,把我放回西岐,已经是皇恩浩荡、天子大德了。我感念皇恩都来不及,你们怎么能劝我造反呢?以后不许动这个念头,这将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谋反之事岂可妄言?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然而,文王一面“制止大臣们起谋反”之心,却一面积极的招才纳贤,网罗人才,而且还迫不及待地修建了一座灵台。

文王对外宣扬的意思是:修建这座灵台是为百姓们应吉凶祸福的,就跟“气象台”差不多。啥时候下雨,啥时候刮风,啥时候干旱需要提前浇水灌溉。当然,文王没说这么具体,但却给了百姓们美好想象的空间。等于给百姓们画了一张大饼。

这座灵台一旦以百姓的名义起建,就会笼络百姓民心,使其人心所向。纣王的鹿台是建给自己享乐用的,而文王的灵台却说是建给天下万民的。看吧,这文王多会来事儿啊?人心所向的地方,自然就是万民拥戴的所在了。这下一步地自立为王不就成了临门一脚么?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百姓们得知文王的灵台是为百姓们应吉凶灾祥的,激动地连工钱都不要了。

各村支书们每天也都在用纸喇叭吆喝宣传:全村村民注意啦,各家各户每天必须出一个人“自愿”去灵台做义工。这是给咱老百姓修的哈。大家要知趣、自觉、有良心,积极主动一点,而且不能要工钱哈!要是有不去的,别怪我不客气,等你爹死了,我号召村民不去抬棺,让你爹烂在家里。”吓得村民们没有敢不去的。

于是,灵台很快被建好,而且没让文王掏工钱,只管饭就行。即便这样,文王犹嫌不足,灵台建好了之后,又要老百姓在灵台底下挖一个蓄水池,取水火既济之意。老百姓只好又给他挖蓄水池。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2、文王渭水访贤,暴露野心,惊动了比干

文王把灵台修建好之后,就忙不迭地感应“天意”,他在灵台上做了一个梦。却故意憋着不说,而是等着第二天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散宜生。欲借散宜生之口,说出梦中的意思。似乎是“天命所归,他不得不受之”。原文如下:

文王曰:“大夫散宜生何在?”宜生出班,见礼曰:“有何宣召?”

文王曰:“孤今夜三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往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霄,一声响亮,惊醒乃是一梦。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文王这不是故意的吗,他最擅长的就是演算伏羲八卦,七年牢狱之灾他都能算得出来:并且,连伯邑考被剁碎他也算得出来,怎么偏偏在这种小事上问别人?自己一算不就清楚了吗?何必当众来问散宜生?

散宜生躬身贺曰:“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主大王的栋梁之臣,大贤之客,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文王曰:“卿何以见得如此?”

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煅物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煅,煅烘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众官听罢,齐声称贺。

看了吧,这就是文王在利用散宜生之口制造舆论呢。自古能梦见飞熊者,都是至尊帝王,今天他居然也梦见了,是何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吧?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后来,文王果然去渭水访贤,拜姜子牙为相。如果不想造反当皇帝,干嘛要拜相啊?丞相之职是帝王的配置,你一方诸侯,怎配拜相?

这件事最终被比干知道了,比干大吃一惊,情知当初是被姬昌憨厚忠直的外表给蒙骗了。这小子野心不小,分明是想篡位造反啊!原文如下:

比干见此本“姜尚相周”一节,沉吟不语,仰天叹息曰:“姜尚素有大智,今辅佐西周,其野心不小,此本不可不奏。”于是赶紧去奏明纣王。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王曰:“皇叔有何奏章?”比干奏曰:“汜水关总兵韩荣一本,言姬昌礼聘姜尚为相,其志不小。东伯侯反于东鲁之乡,南伯侯屯兵三山之地,西伯姬昌若有变乱,此时正谓刀兵四起,百姓思乱……况闻大师远征北地,胜败未分,真乃国事多艰,君臣交省之时。愿陛下圣意上裁,请旨定夺。”

封神榜:直到此时,比干才看清姬昌的野心与真面目,可惜悔之晚矣

也就是说,比干已经意识到姬昌要造反,如果不及时出兵讨伐,怕会养虎成患。可惜,比干明白得太迟了,早在姬昌来朝歌时,就该杀掉,那时候才是一了百了永绝后患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灵台   大智   野心   封神榜   南宫   干才   人心所向   皇恩   悔之晚矣   蓄水池   万民   吉凶   双翼   工钱   真面目   火光   大王   舆论   可惜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