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1992年初春,诗人汪国真在上海举办签售会,那天的上海烟雨蒙蒙,春寒料峭,但丝毫不能阻挡读者的热情,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排起了长龙,为的是得到汪国真一个签名。短短三个小时,汪国真用掉了七支签名笔。在那之前,上海本地的诗人从未取得过如此的成绩,所以当时的上海文坛发出了惊叹:“好一阵强劲的汪旋风。”

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诗人的境遇只能用“安贫乐道”来形容,许多出版社除了唐诗宋词,几乎很少出版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满怀创作热情的诗人们要到处拉赞助,才能勉强让自己的作品得以印刷出版,但数量最多也就千把册,甚至几百册。但汪国真和他的作品是个奇迹,不仅正规出版社争着出版,许多盗版商也盯着不放,要知道盗版商一向只关注畅销书。

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汪国真为什么就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他的作品“肤浅”,“迎合”了少男少女的心理?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读了汪国真的作品之后,评价是“别具风味,有清新之感”,但是对“汪诗”的受欢迎程度,叶永烈还是感到疑惑不解。在一次笔会上,叶永烈与汪国真相识,促膝长谈之后,叶永烈对眼前帅气有为的青年诗人汪国真的成长经历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我看来,他不是一团稻草,不是一桶汽油,不是在顷刻之间腾起烈焰,他如同煤球炉,经过慢慢地引燃,炉火渐旺,终于“红”了起来。

——叶永烈

叶永烈的话怎么理解呢?是谁把汪国真的诗词作品引燃了?不是当时的文学界权威、大佬,而是广大的青年读者。

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汪国真1956年出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工人,78年恢复高考时顺利考上暨南大学中文系,学业上的努力为他后来诗歌创作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汪国真的诗主要是为青年而写,所以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选定在青年杂志上发表,这无疑是极其明智与正确的,因为青年杂志发行量大,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通过青年杂志这个平台,汪国真“短小精炼、哲理丰富、深刻隽永、昂扬超脱”的青春诗渐渐在青年读者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青年杂志《女友》发现了汪国真的潜力,特别开辟了“汪国真专栏”。《辽宁青年》《中国青年》也纷纷邀请汪国真担任专栏作者。几年的积累,虽然当时的诗坛主流没人注意到这位青年诗人,但他已经成为众多青年读者心中的偶像。

很多青年读者收集汪国真的诗集并抄录成册,“汪国真诗作手抄本”风靡一时。

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1990年,汪国真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粉丝效应”带来了巨大的购买力:《年轻的潮》供不应求,重印5次,总印数达15万册,这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是不可想象的,这个成绩令很多资深诗人都望尘莫及。

此后,汪国真进入创作旺盛期,诗集一部接一部出版,每部都热卖,并且还荣获了各大权威奖项。走到哪里,汪国真都能遇到热情的“粉丝”,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诗坛“偶像”。

他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签售三小时用掉七支笔

汪国真是中国诗坛引发“粉丝经济效应”第一人,虽然这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为青年人作诗,通过诗歌作品与广大青年心灵沟通,却不想成为诗坛的国民偶像,由“粉丝效应”带动购买力,打破了“安贫乐道者才能做诗人”的窘境。可见,文学作品贴近大众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曲高和寡哪好得过雅俗共赏。

《风不能,雨也不能》

风不能使我惆怅
雨不能使我忧伤
风和雨
都不能使我的心
变得不晴朗
坎坷
是一双耐穿的鞋
艰险
是一枚闪亮的纪念章
我是一片叶
——筋脉是森林
我是一滴水
——魂魄是海洋

——汪国真

心灵沟通,文字交流!

@卓凌

【本文卓凌发布,2021年3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诗坛   中国   效应   安贫乐道   粉丝   购买力   诗集   上海   诗人   热情   偶像   读者   小时   青年   杂志   作品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