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四十天前,中国高考结束了。

对中国考生而言,如果看到这组数据,应该会很羡慕——不知不觉间,日本大学的录取率都接近100%了。

也就是说,只要想上大学,个个都有学上。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10月发布的《学校基本调査报告书》,2015年春季所有申请上大学的考生中,95.3%最终都被录取(虽然不一定是第一志愿校),落榜者不到半成,“大学全入”堪称名副其实。

这一定程度上和日本的人口危机有关。由于私立大学激增和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日本高等教育(包括普通的四年制大学和两年制的短期大学——类似于中国的大专)的容纳能力一路飙升,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几乎持平。

听起来,日本高三学生应该会很幸福吧。毕竟这么高的入学率,意味着高考压力应该会很小。

但是恰恰相反,很多人感觉,日本高考的压力,比中国还要大。甚至,很多高中生,都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

一、“考试地狱”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东亚三国都对“唯有读书高”抱有高度的共识,考试热情冠绝全球,考生和家长的压力程度也是你追我赶、不分先后。

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日本高考则是“考试地狱”: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种心态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日本社会的“名校情结”“学历主义”比中国更胜不止一筹。

因为多少还有点封建残余,日本的学历跟过去的“家世”一样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顶级名校出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法抬头做人。

这不是夸张:过去日本可是采用终身雇佣制的,你毕业后进的第一家公司就是你“一生悬命”之所在,所以考进哪所大学基本上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虽然现在终身雇佣制松动了,但好公司只要好学校毕业生的规矩没变。

日本大学虽然多了,但增加的多是普通大学或民办院校,真正的好学校还是就那么几所:公立的十所“难关大学”(北海道、东北、东京、东京工业、一桥、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九州大学),以及私立的“早庆上智”(也有说“早庆上理”,即早稻田、庆应、上智、东京理科大学)。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高考前,祈福金榜题名的日本人 图源:nippon

虽然考生总数少了,但想考这些名牌大学的人数一点不会少;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竞争的激烈程度其实还不降反增。

举个例子,日本公认的最顶尖高校之一东京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北大清华)2021年度本科招生人数总计3060人,而报名参加日本“2021年度国公立大学一般选拔”的考生人数高达53.5万人。

东大理科三类(类似于医学部)只招97人,却有385人报名——这385人还都是在全国统考中达到了东大录取分数线的超级学霸。

至于最好私校之一的早稻田大学,2020年度总共招生5415人,申请者则超过了10万。真真称得上“精挑细选”。

当然,和中国相比,日本名校的门槛还是低得多了。东大和京都大学(近年来国际排名比东大还高)每年合计录取大概7000名新生,按总共接近54万考生计算,也有约1.3%的录取率。作为对比,北大清华每年在国内录取的新生总数大概也是7000多人,但中国的考生人数超过1000万。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跑赢了九成九以上日本高中生的东大新生

二、一场高考,人均耗费13万?

当然,各国国情不同,很多时候不能这样简单地对比。

单纯从统计数字上看,日本考生上大学、考名校要比中国同龄人容易,但他们也要面临很多中国考生没有的问题——其中一些还颇为棘手。

首先,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要考至少两场——这意味着,那种泰山压顶般的压力,要经历至少两次。

每年1月,日本考生要先参加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合格后,则要到自己填报志愿的每一所大学、或者大学指定的考点,逐一参加各所大学自主举办的二次考试。

整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两个月,从冰天雪地一直考到春暖花开,可谓是脑力、体力、财力的三重马拉松式考验。

“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总是挑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举行,2021年的考期就是1月16日和17日进行的。

考试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所属独立行政法人“大学考试中心”主持,想要报考国立、公立大学,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行。

考试内容分若干个大科目,即“国语”(包括“古日语”和“汉文”两部分)、“外语”(英语、法语、德语、汉语和韩语)、“地理”、“历史”、“公民”(包括“现代社会”“伦理”“经济·政治”等子科目)、“科学”(生物、物理和化学)和数学。

文科生和理科生所考的具体科目有所不同,不同大学对考生考试科目的要求也不一样,总分都是一样的950分。

日本也面临着针对“应试教育”的激烈口诛笔伐,对高考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一直不断,2021年就是首度推行“大学入学共通考试”的“新高考”,亮点是“国语”和“数学”两科出现了新题型——问答题(以前基本全是多选题和简答题),英语的听力部分分值也增加了。

考试的答案会在考试结束当晚9点公布,考生可以自己估分,如果达到心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去申请该校的二次考试了。

二次考试的内容与全国统考大相径庭,不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真正的综合素质比拼,例如东大的“校内考”(2月25日举行,3月5日还有一场面试)就要求考生写小论文。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日本高考现场 图源:共同社

二次考试的竞争非常残酷,录取比例基本为3:1,这造成大量考生结构性落榜。至于少数过五关斩六将的幸运儿,则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入学金以确保入学资格,如果你没有来就读,这笔钱是不退的。

以上只是报考国立、公立大学的流程,如果报考的私立大学(它们的学生人数占日本大学生总数的七成以上),就不用如此“受罪”了,可以直接参加私立大学自己的考试筛选流程。

不过,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也开始将全国统考的成绩作为选拔新生的基础,所以很少有日本考生真的不去参加“高考”。

一些院校也有推荐、保送、特长选拔等多种多样的入学方式,但主流还是老老实实地“赶考”。

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是有代价的。国立大学的报考费相对便宜(每所学校收取大约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86元),私立大学就贵得多了,每申请一个专业要收取约3至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40至2900元)。

这还只是一个专业,如果多报几所大学、几个专业,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私立大学学生与入学考试相关的平均花费为23.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5万元),其中包括交通和住宿费用。这对一般家庭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三、他们是浪人

虽然考个试就要花几十万,但这还不是教育开销里的“大头”。

不同于中国,日本公立高中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推行“减负”和“快乐教育”,结果除了个别学霸云集的尖子校,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学习如今全靠孩子们自觉。

常看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里面的高中生们基本天天都是下午两三点放学,剩下的时间要么花在各种兴趣爱好社团里,要么去打工挣零花钱。这不是漫画家的夸张。

既然学校不教,有上进心的孩子就只能自己去补习班里补课了。虽然如今的补习产业早已不复当年之繁荣昌盛,但代代木、骏台、河合塾和东进等“名校”依然人满为患,想要考名校的学生们也依旧得和前辈们一样“四当五落”(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考生能考上,但睡5个小时的考生就会落榜)。

每天学校放学后,他们就到补习学校继续学习到晚上9点甚至10点,回到家吃完饭、洗完澡后继续学习,每天凌晨1点左右睡觉,全年无休天天如此。这是许多日本高中生的常态,与中国同龄人相去不远,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苦学罢了。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日本一家补习班在车站投放的广告,广告词提到:各位考生,当你觉得“我不行了”的时候,再往前一步就是终点了

网友吐槽:在车站,往前一步是铁轨

其他很多事情,日本考生们也得自己操心。中国高考有“一模”“二模”,日本也有各种各样的模考,除了模拟中心考,还有模拟东大二次、模拟早庆二次等等等等,任君选择。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模考是学校和教育局主办,日本的模考则全是各家补习学校出的,想要参加,全都需要交钱。

至于补习班自身的价格,就更是“美丽”:单科补习要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700元),全科辅导则需要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学费,接近日本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读书不得不举债。

就算如此拼命,也不可能人人都如愿以偿。虽然日本已经“大学全入”了,但非名校不上的高分复读生仍然一抓一大把,而且有越来越多之势。

这些复读生被称为“浪人”。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浪人”一词指的是没有主人的武士,他们失去了社会地位,整日在乡间游荡,被禁止从事许多工作。

用“浪人”来形容复读生倒是很贴切:在日本,落榜是很丢人的事,更何况为了再试一次(有时是好几次),他们还要花父母很多钱。

“浪人”占日本全体高考考生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越是名校比例越高。报考东大的考生中,“浪人”的比例一度接近半数,近年来也从未低于30%;2018年报考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经济学部为33.9%,先进理工学部更是高达37.6%。

这些“浪人”的平均复读年数为2.5年,也就是大部分为“二浪”,其中甚至不乏多次失利、屡败屡战的“五浪”“六浪”者,着实惨烈。

还有一些人虽然已经考上大学但仍心有不甘,选择为理想中的学校再战一次,他们被称为“假面浪人”。

东大“东大多浪交流会”的会长就是一名“北大假面”——曾在北海道大学做过“假面浪人”,后来才考上了东大。

人人都能上大学,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更艰难?

在这样复杂且苛刻的考试制度下,日本考生的心理压力都不小,“浪人”们压力更大。

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中,日本神经精神病学家发现,他们调查的“浪人”中大约有58%患有抑郁症,其中近20%的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我整日浸泡在忧伤中,只想把一切抛诸脑后,压力一点儿也不小于落榜……考试近在眼前,我却看不进书,只顾躺在宿舍里盯着天花板,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在日本资讯网站“知新闻”上,一位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二浪”倾诉着焦虑。

压力还催生了悲剧。2018年,日本滋贺县一个名叫桐生希的31岁女性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母亲长年的逼迫和期待,将其杀害并分尸。

桐生的母亲对医生职业异常执着,强逼独女必须考上医学院,迫使后者从2005年开始陷入了绝望至极的“浪人”生活,重考9年、年年失利,退而求其次报考护士学校依旧落榜。母亲闻之彻夜崩溃大骂,女儿终于忍无可忍。

2021年,日本法院考虑到其情可怜,宣布将她的刑期减轻为10年。

更有甚者,2016年,名古屋一个名叫佐竹宪吾的男子,因为期许12岁的儿子考取县内知名中学过甚,在一次孩子睡过头晚起时,愤而持菜刀杀死了儿子。

在日本,医生是最受憧憬的职业之一,但医科大学的录取门槛高不可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16年该国报考大学医学部的考生高达17万人,而国立、私立大学加起来的医学部入学名额只有8000个。

更何况招生过程还未必公平:2018年7月,日本百年名校东京医科大学被曝出贿赂文科省、让局长儿子走后门入学,紧接着又被揭发东京医科大学从2006年开始故意篡改成绩,以便降低女生录取比例男性应届生和复读生获20分左右的加分,三度复读的都还有10分加分,但女性考生和四次复读重考生的卷面分数则自动打“八折”——据此前报道,通过暗箱操作,东京医大录取的女性占比,始终控制在整体的三成左右)。

可见,在日本,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上好大学,也不容易。

最后,祝中考、高考的各位考生,能得到自己希望的结果。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世界派,作者:亦博

#日本##东京##医学院##白色巨塔##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日本   共同社   早稻田   医学部   中国   东京   浪人   私立   日元   名校   考生   艰难   压力   学校   考试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