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李雪琴似乎找到了自己最自在的状态,在一档叫做《毛雪汪》的真人秀里。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这个乍看之下会被误认成美食节目的综艺实际上记录的是李雪琴、毛不易和一条巴哥犬的生活故事。没有设置论点,也没有严谨的节目策划,连名字都来得有些草率和随意。李雪琴和毛不易换上自己的睡衣、饿了点份外卖、累了就瘫倒在沙发上、聊天不要求有头有尾。不像常规真人秀那样刻意的展现生活能力,也不必别扭的在家长里短里强行升华主题。节目中他们稀松的存在,自在的说着、笑着,让屏幕前吃着加热包快餐的我们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体己和关怀。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毛雪汪》的播出再一次验证了李雪琴与综艺节目的适配性和合理性。

在拍摄短视频走红之后,李雪琴便成为了各类综艺的常客,不论是在早先的《脱口秀大会》,还是在最近的《五十公里桃花坞》、《听姐说》、《心动的信号》。她在综艺节目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角色切换,持续输出梗的同时,那一口“略琴”的东北口音还兼顾了个人特色。而当我们开始仔细拆解李雪琴这股浑然天成的综艺感,便会发现她在很多时候都对自己的行为动因标记了注解。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天才少女,也是天生综艺人

如果说做综艺有什么素质是必须要有的话,那幽默感和抓梗力必在其列。区别于一般人更偏向造梗的人工幽默,李雪琴的幽默感就像是细胞一样从开始就刻在了她的身体里。似乎只要李雪琴站在那里,搞笑氛围感就会被一下子拉满。

在《脱口秀大会》中,她漫不经心的侃天侃地时常冷不防地戳中观众们的笑点;生活中的细碎日常经她一谈论便能生出些有趣的人生清醒。

而在《五十公里桃花坞》里,她和辣目洋子的主持串词用诙谐的语句点出每个人身上的小bug,好笑又不带有攻击性,成功演绎了什么叫做主持界的天花板。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并不足以确立李雪琴在综艺中的不可或缺。真正让她独一无二的,是充斥在她身上的能够反映当下年轻群体三观的 “丧式哲学”。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在李雪琴成名之初,很多人会质疑一个来自北大的高材生为什么偏偏会走上网红的道路。李雪琴的回应很简单但足够有力,“北大怎么了?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在如今连宠物小狗都要被内卷着上训练学校的时代,我们的周遭布满了有关事业、家庭、感情各种方面的焦虑。

公众号爆文里叫嚷着要做躺平青年,反对内卷。但这种振奋作用甚至不及饱餐一顿火锅来的持久。年轻人处在尴尬的求而不得的状态,在理想中自嗨,然后回归现实埋头继续拼命。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人用行动来证明,如果已经努力了还不尽人意,其实是可以选择放下的。李雪琴便适时的出现了。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她可以在《五十公里桃花坞》里做完自己事情后安然的休息,自动屏蔽掉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她也可以在《毛雪汪》的镜头前坦然地把自己归结为一个字:懒。她接受自己的问题,然后能改则改,不能就算了,并乐于承担后果。

李雪琴就像是一个精神代表,热爱生活但不必时刻高昂着头颅,步履匆匆但也有停靠的站台。一档综艺里有了这样的一个存在,观众们便能在一众只谈拼搏谈努力的人格呈现中,找到一个可以喘息的机会,和她一起负隅顽抗,想好了便放心大胆的说出那句“我累了,我不行”。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李雪琴坦诚做自己的小确丧为综艺添加了符合时代语境的讨论研究价值,但撇去这层社会要素,落脚到她自身,能让其与我们每一个人成功连接起来的终极要素就是她的“不完美”。

李雪琴曾经说过:“我很痛苦,但是我想要别人快乐。”在走红后的日子里,或主动或被动参与的媒体报道把一个真实的李雪琴搬到了观众面前:北大学霸的光环之下是曾经饱受抑郁症的煎熬,看到周围人的成功自己有过迷茫,会被别人评论身材和长相而变得不自信,和很多女生一样也尝过爱情的苦。

这些个不完美让李雪琴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她而不是所谓的遥不可及的名人,李雪琴经历的许多与我们的遭遇有相同点,她的困惑可能我们曾经也发问过,她把自己不开心的过去研究一番然后帮助别人完成疗愈。

同时,李雪琴在女性独立和自我意识被唤醒的当下,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女生可以不在意周围喧嚣,尽情自我的生活。而如果感到焦虑,那也是正常的,但无需否定自己。

综艺中的李雪琴是节目给观众留下的一个快速通道,有了她,便不是屏幕那头嘉宾们的自娱自乐,而是能和屏幕前的我们有来有往的实现精神互动和感情慰藉。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李雪琴的破与立

然而在综艺节目里拿捏准确的李雪琴,每每想要突破一下自己,探索新领域的时候却总显得手忙脚乱。

李雪琴初探时尚领域,首次拍摄《男人装》的反响并不好,满屏都是对她造型、身材、表现力的吐槽。被时装裹挟的李雪琴戴着让画面险些失去平衡的大长假发,僵硬的手和脚分布在镜头的上下左右,让我们看着不禁皱起了眉头。在拍摄花絮中,工作人员对她说:“你就摆出自己最难受的姿势就好了”。但事实证明“最难受”并不代表“最惊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男人装》大片过后的两个月,《ELLE》也和李雪琴合作拍摄了一组杂志片,这次的她就明显从容了许多。没有各种捆绑束缚,穿着简单的卫衣阔腿裤,李雪琴对着镜头的那抹笑就格外舒服。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李雪琴的?这又要回到文章的最开篇来谈起。就像李雪琴给《毛雪汪》这档综艺定下基调时希望节目中呈现的是“做自己”,我想,于她而言最适合的状态也不过是这三个字。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李雪琴的软肋在于她并不是一个擅长“命题作文”的选手,如果综艺节目过分注重情节设计或者会因为内容需求强行过流程,那么她只能贡献出尽力填写但成绩并不理想的答卷。

《五十公里桃花坞》中,当周围嘉宾都积极主动的忙前忙后,完成节目分量,她一如既往的窝在沙发上,就变成了一个扎眼的存在。除此之外,李雪琴的幽默是观察周遭,然后统一以她的视角进行输出。但如果把李雪琴放在板凳上,让她看图说话给reaction,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雪琴在《心动的信号》里作为观察嘉宾并没有给出很多亮眼表现的症结。李雪琴本身就带着一股自主性,26岁的她已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观念逻辑,而这正是让她收获喜爱的原因。《男人装》的案例足以体现,当李雪琴离开自我支配的状态,按照别人的指导和规划去工作和生活,便会少了气定神闲,多了些奇怪和僵硬。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但这并不是让她呆在舒适区,不求突破,而是说当她处在一个能够给她充分空间和自由度的场域里,她的特别之处才会被最大化。只要围绕着她的自成一派运行,我们一定能看到真实的、精彩的李雪琴。

就像让她名声大噪的《脱口秀大会》,李雪琴可以没有局限的抓梗玩梗,让我们看到她的才华;就像她和毛不易主要参与的《毛雪汪》,没有节目限制,可以想一出是一出,那么所有在里面出现的小慵懒、小丧都具备了合理性甚至成为了节目惊喜。

在这个时代,有时候稀缺的并不是突破和更新,而是当一种新的事物被创造出来,保有并强化它的能力。

李雪琴已然拥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着急忙慌的想要摆脱它会太过可惜,倒不如更纯粹坦然地接受它,放大它。毕竟我们一开始爱上的是那个会对着观众说:“我想对那些不喜欢我的人说,其实我也不喜欢你”的李雪琴。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今日头条 | 搜狐号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李雪琴的「小确丧」式综艺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脱口秀   综艺   幽默感   僵硬   综艺节目   嘉宾   北大   桃花   观众   屏幕   镜头   状态   大会   节目   时代   李雪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