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收获满满,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之前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验了一遍。她这次过来,本是为了报恩,不曾想对了贾母的眼,不仅得以在荣国府内小住2天,还畅游了大观园,要知道这个园子当初可是有贵妃临幸呀。

除了精神上的满足,刘姥姥走的时候还被荣国府各路人马资助,看一下她从荣国府带走了什么。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王夫人、王熙凤和平儿的馈赠:青纱一匹,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两件袄儿,两条裙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一百零八两银子。

贾母和鸳鸯的馈赠:贾母的几件衣服,鸳鸯的几件衣服,面果子,各种药: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两个荷包,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

贾宝玉也给了刘姥姥一个成窑钟子。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而一向乐善好施的薛宝钗,这一次却是没有任何行动。薛宝钗早前帮助湘云,帮助袭人,后面帮助黛玉、岫烟。你说她无心吧,她确确实实拿真金白银和力气帮助了不少人,且很多时候都是悄悄进行的,也不像是为了给自己贴金。

但是刘姥姥这次上门,她为何一言不发、一毛不拔呢?其实原因在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初衷,羞辱到了薛宝钗。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刘姥姥当初是因为家里穷得没法过年了,才豁出老脸带着外孙来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当时不以为意直接给了20两银子,临走还送了车费。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虽然是为了报恩给贾府送自己种的新鲜瓜果,但是却在期间有各种扮丑卖笑的言行,这一点引得薛宝钗极为不悦。贾母在大观园做宴时,刘姥姥自嘲自己食量大如牛,能吃下一个老母猪,然后就鼓腮不语。这个举动,让众人捧腹大笑。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作者在这里写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几乎所有人的反应,后面特意解释王熙凤和鸳鸯因为需要支撑场面所以硬撑着,漏掉的人物只有薛宝钗一人。

薛宝钗是主线人物,在一般宴会上面,作者基本都会把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如何如何写出来,然后对三春一笔带过,这一次为什么反而给薛宝钗留白呢?

其实这正是薛宝钗人物性格的复杂之处,她其实看清了这个宴会的本质,刘姥姥是过来扮丑逗乐的,贾府的太太、小姐以至于下人们都是看她取乐的。刘姥姥是有求于贾府,而自己何尝不是另外一个刘姥姥呢?自己家又何尝不是和刘姥姥一样在寻求贾府庇护呢?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嘲笑刘姥姥呢?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刘姥姥当初之所以敢上门打秋风靠的就是自己女婿家多年前和王家有点沾亲带故,当时王夫人姊妹都未出阁,现如今她们一个嫁入贾府,一个嫁入薛家,身份瞬间天差地别。刘姥姥有难,向贾府求救,却没想过向薛家求救,这看人下菜碟的行为让薛宝钗陷入了沉思。假如薛家没有衰落,刘姥姥还会这么区别对待吗?

而贾府众人呢,她们毫不顾忌地取笑刘姥姥,包括那些婆子,都把刘姥姥当作是上门讨饭的。在背地里,她们是不是也是这么看待薛家呢?是不是碍于王夫人的面子,所以才在面上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呢?

众人的笑,此时像是一把刀插在薛宝钗的心口,尤其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一个是对手,一个是好友,她们此时都在笑着一个和她处境基本一致的人,让她觉得自己也被她们私下里吐槽是来贾府打秋风。

薛宝钗乐善好施,为什么对刘姥姥一毛不拔?林黛玉笑着给出了答案

这种情况下,她笑不出来,也不可能给刘姥姥任何资助了,在她意识里,刘姥姥这几天在贾府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她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出于自尊心,她希望的是刘姥姥尽快离开贾府,而自己也不要和她有任何牵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刘姥姥   茧绸   大观园   宝玉   紫金   包头   乐善好施   姨妈   果子   宴会   银子   鸳鸯   处境   裙子   当初   答案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