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作者:武小五

来源:富书(ID:kolfrc)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

是熟不逾矩


有人说,成年人的社交恐惧,不怕冷场,就怕太熟。


乍一看不合情理,细想想却有道理。因为太熟就容易走得太近,走得太近就容易失了分寸,反而会产生罅隙,导致关系疏远。


朋友之间是如此,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


就像蔡康永说的:“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才会让关系持久。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朋友之间

不必甜如蜜


陈道明有自己独特的交友观,他说:“有人说我不爱交朋友,其实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一直认为,朋友不必甜如蜜。人到了掏心窝子时,就离分开不远了。”


他说的“甜如蜜”“掏心窝子”,指的就是彼此界限感不清晰。


界限感清晰的人,知道哪些事情应该是朋友的事情,自己不能过度干涉,自己的看法不能强迫朋友接受。


界限感不清晰的人,容易过分热心介入朋友的私人空间,无视事实和对方的意愿,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干涉对方的生活,往往导致双方反目。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一位网友讲过她同事刘丽丽的故事。


刘丽丽平时很喜欢帮朋友解决问题,给朋友出谋划策,有时甚至强人所难。


有一次,她帮一个闺蜜和闺蜜的男朋友吵架,并且劝两个人分手。让她没想到的是,闺蜜和男朋友不久又和好了,而且两个人还联合起来骂她。


刘丽丽对闺蜜说:“你当初和男朋友吵架,不是我在帮你吗?”


闺蜜的嘴一撇:“你不就是希望我分手吗?要你帮了吗?多管闲事!”


为此,刘丽丽伤心难受好久。自然,她和闺蜜从此形同陌路。


其实,这不是和刘丽丽疏远的第一个朋友。


刘丽丽很喜欢健身,周末没事就去健身房锻炼。她有两个好朋友却是吃货,喜欢“葛优躺”。


看着朋友的身材逐渐变形,她就大谈胖的种种弊端,非要拉着她们去健身减肥,最后导致两个朋友反感,渐渐疏远了她。


刘丽丽的经历告诉我们,朋友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亲而有间,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遵守这个界限,友谊就会更长久;越过这个界限,友情难免降温甚至冰冻。


有一句话说得好:


“最可贵的不是我们都一样,而是明知‘我们不一样’还能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独立交往,不趋同、不贬低、不奉承、不越界。”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如使人无久处之厌。朋友之间要做到“久处不厌”,就一定不能过于甜蜜、走得太近,而是要互动不越界,出言有尺,行为有度。


再好的关系,失去了必要的分寸感,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产生更大的隔阂。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父母与子女之间

要慈爱而不包办


我们小区有一位大姐,她有一个独生女儿,大学学的是金融。临毕业那年,学校安排她到离家千里的广东深圳一家金融机构实习。


待了一年,女儿就喜欢上了深圳,想留在那边发展。


大姐告诉女儿,你自己可要考虑清楚,离家远,遇到麻烦可找不到人哭鼻子。


女儿打定了主意,说我都想清楚了,决心要定居深圳。大姐两口子便没再阻拦。


过了两年,女儿领回家一个深圳男孩,大姐觉得人一般,但是女儿喜欢,老两口就忙前忙后,热情招待。


婚后,女儿女婿在深圳安家,居家过日子总有拌嘴的时候,每次接到女儿告状的电话,大姐总是轻描淡写地说:


“多大点事,我和你爸吵了一辈子,不也过了一辈子?夫妻俩吵几句嘴很正常,过两天就好了。”


女儿在父母这里往往找不到安慰,还被教训一通,时间长了,小两口再有争执,就自己和平解决了。


去年女儿怀孕和生孩子,大姐却没有过去照顾女儿和外孙,她说:


“女婿有一手好厨艺,女儿怀孕期间,女婿可以自己照顾;孩子出生后,亲家婆会就近照顾。不过,我们提供了些经济援助,给女儿女婿出钱请了月嫂、保姆。”


大姐夫妻俩当“甩手掌柜”的做法与其他很多父母不一样,表面上看他们似乎 “自私”了点,对女儿冷淡了些,但却是明智的。


不仅培养了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尊重了小两口的私人空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抱怨和摩擦。


这让我想起作家毕淑敏曾说的一句话:“和我们的孩子相处,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打着爱的旗号,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不仅自己活得累,还出力不讨好,引起孩子的反感,弄得亲子关系紧张。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这句话应当引起为人父母者深思,那些与孩子没有界限感的父母更应引以为戒。


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夫妻之间

给彼此留点空间


罗曼·罗兰说:“所谓幸福,是在于认识一个人的界限而爱这个界限。夫妻之间的距离和界限,其实就是爱与尊重。”


有人认为,夫妻关系好就应当亲密无间,殊不知缺少独立空间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与尊重,会让对方不舒服甚至压抑,其结果往往会把对方推得更远。


文友镜天讲过一个她闺蜜的故事。


有一天,满脸憔悴的闺蜜叶子向她哭诉,说因屡屡侵犯丈夫的空间,最终导致丈夫出轨了。


叶子一直认为,爱一个人,就要熟悉他的每一个细胞,知道他的每一个动向,关照他的每一个需求,总之就是要360度无死角的和他黏在一起。


为此,她对老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老公的朋友要逐个查询了解,老公的动向要分秒必知,老公的手机要随时查看,老公的思想动态要每天汇报……


她原以为自己的爱会如一栋温暖如春的房子让老公爱之不舍,但让她意外的是,老公觉得他成了老婆的机器人,没有了空间和自由,让他感到窒息。


于是,那个过去下了班就回家的老公,总是以加班为借口、回来得越来越晚了;那个原本对妻子关怀备至的丈夫,开始对妻子冷言冷语、不管不问了。


面对老公的这种变化,叶子不仅没反省自己的问题,反而更加严厉地控制老公的行踪,查手机、打电话,甚至玩起了跟踪。


也正应了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她的老公跟一个女同事越走越近,最终出轨了。


叶子口中美其名曰的“爱”,为什么会让丈夫喘不过气来呢?


因为她对丈夫的关心根本不是爱,是控制。她不明白,真正的爱,是要去接受,而不是改变;是要去支持,而不是支配。


夫妻关系再好,两人毕竟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方的所有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对方的一切。


刘若英认为,最好的夫妻相处之道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颇为形象,很有道理。


“距离产生美”,夫妻之间只有懂得给爱人留一些私人空间,彼此尊重、彼此珍惜,才能让家庭更和谐、婚姻更持久。


人生如尺

必须有度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了一个“浆糊逻辑”的概念。


所谓“浆糊逻辑”,指的是一种粘稠的人际关系,就像浆糊一样,混乱一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


如果采用“浆糊逻辑”来生活,就会使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最终导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与“浆糊逻辑”相对应的是“边界意识”,也就是“界限感”,简单理解就是:我是我,你是你,我的事儿是我的事儿,你的事儿是你的事儿。


只有避开“浆糊逻辑”,强化“边界意识”,做到熟不逾矩,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持久。


朋友之间,保持距离是尊重;


亲人之间,适度冷淡是真情;


爱人之间,留有空间才美丽。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愿我们都能亲近地与他人保持距离,做到亲疏有度、相看不厌、久处不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关系   浆糊   女婿   深圳   界限   大姐   灾难   逻辑   丈夫   女儿   老公   父母   距离   孩子   朋友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