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我喜欢女孩热情的生活态度

很久之前就刷到过《我们俩》,对女孩头靠在老奶奶肩膀的海报也有印象,但一直没有看得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小是父母带大的,从来没有跟长辈长期相处的机会,看到海报会先入为主地蹦出很多”我以为“,剧情+内地,尤其是双女主,总觉得需要个非常安静的心境才能进入电影,而事实证明,好片子在点开那一刻就会被深深吸引,无需特意强调观看场景,在北京早高峰的地铁随着摇摇晃晃的15号线插上耳机也能很快进入剧情。

《我们俩》:我喜欢女孩热情的生活态度

我喜欢女孩热情的生活态度

马俪文导演的《我们俩》开篇就是一静一动的强烈对比,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租房找到独居的90岁北京老太太,四合院的一个无用储物间被老太太以200块租了出去,打开储物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10平米不到的空间里扔着几块没有用的纸盒子,无床无桌子,什么都没有。

《我们俩》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女孩穿着军大衣推着前面带杠的自行车风风火火进进出出的场景,和老太太窝着、坐着最大的运动量就是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扭扭头的静止画面,刚开始会觉得女孩太闹腾了,镜头永远在动,但随着冲突衍变当彼此相互了解并心生情愫后,动也不突兀了,静也不单调了。

我其实挺佩服女孩的,自己在北京求学租房,遇到独居精明又毒舌的房东老太太,一直在给她设置障碍。

从房租心理价位的每个月160元到妥协至200元;

从免费蹭电话费到缴纳大头;

但小姑娘从来没有怕过。

她推开10平米的储物间,看到啥都没有的场景没有抱怨,而是迅速去附近的市场购置了床、书桌、书架、甚至买了挂历把破洞的门给补了下;

北京大冬天的晚上被冻得睡不着觉,她和房租商量在储物间添置烤火装备无果后自己去买了加热器;

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她就想着怎么让租房的日子变得更有意思,于是,买了很多喜欢的挂历贴在墙上。

《我们俩》放到一半,老太太进到女孩的房间彻底呆了,原来啥都没有破旧不堪的储物间变成了一间很像样的一居室,点滴布置透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而和女孩截然相反的是老太太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

刚开始看完后我在想是不是人老了就会变得无趣、单调,就跟电影里那个老太太一样,一天啥事没有,标准动作就是吃饭吃药睡觉再吃饭再吃药再睡觉,一天来往的人也很少,88分钟的电影,排除女孩,也就一个女闺蜜、偶尔出来的猥琐孙子加出现两次的收养的女儿,等等,当孙子结婚后倒是有一大家子人开着车来接老太太离开,目的是为了兑现老太太说“孙子一旦结婚就把自己住的四合院给孙子一家的承诺”。

但后来想想不是,不是人老了会变无聊和单调,是无聊的人变老了,相信老太太年轻时也不是一个很会生活,善于结交交心朋友的人,日子都是被迫过的风风火火;

但女孩不一样,即使是在黑暗潮湿的小破储物间,人家仍能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让自己呆着舒服有家味道的小窝。

《我们俩》没有过多的煽情,即使在老太太被“赶"出四合院住到一个不知道哪的地儿,女孩来看卧病在床的老太太,两人紧握双手,导演也没有安排两人抱头痛哭的场景,而是选择老太太抹泪,女孩从老太太那离开坐上出租车泪奔,仅此而已。

在非亲人面前的感触确实很难做到当着当事人泪奔,会觉得失态。最常规的感情反刍往往是事情过后某个场景突然触动自己直至泪奔。

《我们俩》我是强烈推荐的,但不建议从人会变老很可怜上去解读,这样过于悲观,看完心情会很差,《我们俩》即使不从人变老可怜上解读也有很多看头,比如女孩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劲劲的,韧性十足的,但仍心怀善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态度   女孩   孙子   风风火火   挂历   房租   北京   老太太   单调   四合院   海报   场景   导演   热情   味道   喜欢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