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今年是我来上海的第七年。

这几年工资涨了不少,租房从环外搬进了城区,生活却越来越忙。

平日的工作不能delay,稀少的假期也会因为一通电话而泡汤。

如何在北上广留下,是我们这些外省青年最愁怅的话题。

大家像是潮水般涌进北上广,又在出作入息的日常中渐渐磨损,而退潮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在大都市闯荡,在网络诗歌论坛写诗。

以如今的视角看,好像是一群满怀激情,却在上海的物质标准下陷入世俗的文青。

被社会卷着走,坚持到最后都返回了家乡。

可把眼光看向千禧年,他们却是先驱者。

那时候没有信息膨胀的互联网,每个年轻人的命运,都还没被框定在大潮流下。

他们满怀信心,昂首阔步,乘上了通往上海的火车。

那大胆,快活,生机勃勃的样子,相信自己就是时代的主角。

每个人都想用一片热忱,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时刻。

试问哪个‘北漂’‘沪漂’的年轻人,没有一个登上大舞台,成就事业的梦呢?

他们不过比我们早生了十年,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这片黄金海岸上折腾了整个青春。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2004年,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文秘专业毕业的男青年,名叫姚晟,从事起诗歌论坛管理员的工作。

他在上海的书店兼职工作时,爱上一个女孩,两人情投意合。

本是你侬我侬的相处,女孩却在大学毕业前夕向他草草告别。

这让姚晟万般不解。

在经历了失恋的一番阵痛后,他才知道,自己在论坛上找到的‘意外之喜’,那位署名作者“ZXT”的诗人,竟是女孩的前男友。

随即,四个与‘诗人ZXT’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登场,几个人的生命与情感纠缠在一起。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再看,是一代人的挣扎。

“我早已是个空心乏味之人。”

出身农村,十八岁考学来到大城市生活的张翔,比任何人都懂得在生活的空隙间钻营。

本书的重心多半放在这个闯入上海的年轻人。

他没有文学才华,写出的诗作不被看好;

遇到了心爱之人,却没勇气反抗父母的干涉,只能作罢;

出身差异让他敏感而自卑。他把那些真诚的朋友视作珍宝,所作一切只为辛苦工作,赚钱生存。

而紧张的经济情况让他选择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事发之后进了监狱。

此刻才发现自己走了错误的道路,早已为时已晚。

“人活到后来,大约就是一个看着自己人生不断崩解的过程。”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随着网站的关停而消失。

或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年轻人很难再想象一个这样的文化空间。

一个属于千禧年间的文化空间。

必须承认,如果你对这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有所思考,可能会对这部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上海武夷路定西路路口,有一家叫“梦在上海”的KTV,现在已经倒闭关张了。

但那个巨大的标识,“梦”和“上海”,一直挂在那里很久(下面还有英文 Dream in Shanghai)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无数次路过这里,彷佛旧日的光影和喧嚣依旧,店员,豪客,路人还在原来的轨迹上做事。

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身陷寂寞和回忆。

小说结尾,他借以人物之口如是写道:

“我得说,那个时候其实是我们最好,最开心,最有力量的时候,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时的上海就是我们的黄金海岸。”

不仅那些曾经进入上海的年轻人被生活重击成废墟,连那些记忆中的坚固事物,也溃败为废墟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在2019年下半年,老王子去了新疆喀什,中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

回想着上海的旧时光

在生活的碎屑里,拼回最后的梦。

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历程

住在北上广地下 也没忘记写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喀什   彷佛   豪客   昂首阔步   废墟   上海   出身   诗人   诗歌   地下   年轻人   人物   女孩   社会   工作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