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中国人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中国人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

最近一直在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在这个民族之中,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作者多年来的夙愿;后来作者终于写出了这本书,我读了之后,觉得作者把这段历史清晰地讲出来,几千年的历史,融汇在一本320页的书本之中,其中有文化的传承,有美术的更迭,有艺术之间的交替碰撞,最后融汇成一本小小的书本。

从古时候甲骨文上面的以画代字到现在在纸张上绘画,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但还是经久不息。我们为什么要画画呢?画画使我们观察、思考、表达;所以美术在人的生活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要一直将美术传承下去。

蒋勋老师把这本《中国美术史》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让我们观察、思考、把古代历史的脉络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自己对于美术史传承的看法。


Part 01.

从这本书之中看中国原始的二方连续图案.

在原始社会之中,中国古代的陶器上就有很多的二方连续图案,有利用直线画的画和利用曲线画的画这两种形式,这些线条排列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二方连续图案。直线很整齐,比较安稳。好像是我们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直线,看起来非常稳定,风也吹不动,推也推不倒;可是,相反的,曲线就有流动的感觉,曲线构成的圆形、像玻璃弹珠,像车子的轮子,都是可以滚动的。

在中国古代陶器上面那些简简单单的团,那些排列组合的圆形方形,那些一圈又一圈缠绕的情形,有些是波浪流动,有些是饕餮的纹路,有些是星星月亮的图案,有些是网格状的图案...这些图案各有不同,这些图案各有各的特点,让我们隔着这些彩陶器,穿越千年的时空,看到这些图案的变化。

这些二方连续的图案,我们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就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古代人的智慧之中寻找到新的存活之道,同学们在古代人的智慧的基础之上走出了一块小小的新天地,真的是一个好的二方连续的方式。


Part 02.

各种壁画的发展,各种壁画的变化.

中国的菩萨、佛这些雕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国人其实很喜欢菩萨,中国人觉得,菩萨好像是母亲,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原谅你,还是一样的爱你。你有了困难,他们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你,保护你;这些菩萨是伟大的神,他们具有无限的法力,可是,他们在画家眼中,却只是一个美丽的人。

正是如此,他们美丽,所以受人尊敬、受人供奉、膜拜。

从这本书之中,得知每个佛都显得很从容很淡定,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是中国人把这些神佛都汉化了,变成了我们自己的雕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绘画作品,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化。

各种壁画的发展,各种文化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这种神佛面容上的安详,让我们看到这种神佛面庞上的从容淡定,给人一种安详的力量。


Part 03.

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用入世的精神描绘社会的各种现象.

明代的绘画题材更多地转向了市民生活,沈周有一组写生册页,画了很多很多有趣的小动物,这些动物圆圆滚滚的,十分可爱;这个朝代里面,有文征明这种画了古老的松柏,枝干相互交叉纠缠;这个朝代里面,有唐寅的“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这个朝代里面,徐渭的大写意,他的性格很疯狂,最后疯掉了,用这种大写意的作品,泼墨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番情意,徐渭真的是一位艺术大师;在这个朝代的时候,有陈洪绶画的水浒传的叶子牌,有西厢记的插图,绘画转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让人们一点点进步。

明朝末年的四个僧人,八大山人---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个人物,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八大山人”,他的名字叫做“朱耷”,他是明朝的皇室后裔,但是因为明朝灭亡,他便开始装疯卖傻,画画的时候全部都翻着白眼,表现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蔑视,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无奈。

“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由自在。”石涛如是说。

这些艺术史上的大师,每一个都在我们的美术史 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每一个都在我们的美术史上闪闪发光,每一个都在我们的生命之中闪耀着绚烂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西厢记   中国美术   明朝   古代人   山人   陶器   朝代   壁画   中国   菩萨   直线   曲线   图案   美术   中国人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