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家长这种看似保护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成长并不好

周末带沛沛去附近学校的足球场玩耍。晴朗的午后,足球场来了好些家长和小孩子。

有一群小孩子围成一圈玩丢手绢游戏,歌声和笑声吸引我家孩子一路尖叫着朝他们奔去,一同围过去的还有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

负责在别人身后藏手绢的小姑娘,伸手指着这个4岁的男孩大声说:“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小男孩愣了一下,还是走上前想靠近。

于是小姑娘跺着脚又重复了一遍:“你走开,我说了不跟你玩,讨厌鬼。”说完,还用手刮脸做怪相。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小男孩被骂“讨厌鬼”后一脸迷茫,他回头去看妈妈。小男孩的妈妈随后跟来了,听见儿子被别人拒绝还挨了骂,特别生气。

她狠狠地训斥小姑娘说:“你才是讨厌鬼,这么小就学会欺负人了,没礼貌。”然后不由分说把小男孩拽走了。

表面上看,这位妈妈在孩子委屈时做到了及时保护,但实际上,这种用训斥的暴力方式替孩子出恶气的行为,既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当孩子被其他的小朋友无情拒绝时,为何不赞成家长“越庖代俎”给孩子“出恶气”?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要让儿童把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发展好,就要让他自己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中,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

作为家长,其实我很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谁也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家长过分介入、越庖代俎的行为至少有两个弊端:

一是家长向孩子示范了一种简单粗暴的问题解决方式。孩子无法判断父母行为的对错,但却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渐渐地孩子会学家长用暴力去处理自己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

二是家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解决问题,不仅让孩子对父母越来越依赖,也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社会适应能力差,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少年说》中,高一女孩鲁茸卓玛在节目中曾泪流满面地说过一段话:妈妈,以前你在我身边时,我一直觉得生活特别容易,特别幸福。直到有一天,我来到这个离家千里的学校,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会。

家长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孩子,替孩子遮风挡雨,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不遭遇任何敌意和攻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

孩子步入幼儿园,就是他们进入社会步入江湖的开始,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左抵右挡被动地面对问题,而是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提前教会孩子怎么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具体指什么能力?

根据百度定义:社会能力包括适应性技能和社会技能。

适应性技能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能力、言语发展能力及学业能力等。孩子的适应性技能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些途径得到完善和提高。

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与任务有关的行为。概括起来主要是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这是评估孩子社会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孩子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适应性技能,如果又缺乏一定的与人沟通、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很容易使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与人交往出现各种问题,孩子会渐渐变得敏感、自卑、焦虑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想起网上的一段话: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他们就像老鹰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就是在教会孩子独立,那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呢?

当孩子想和别人玩被拒绝,如何运用ICPS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一、什么是ICPS法?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学术名称叫做“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因为名字比较拗口,舒尔博士想到用“我能解决问题”,即ICPS来表示。

ICPS法的核心就是运用对话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一个完整的ICPS对话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二是理解自己及他人感受;三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二、如何运用ICPS法解决问题?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出在哪里。

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拒绝,被拒绝的孩子都会因此感到失落、难过,甚至会对和别人打交道产生畏惧心理。

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拥抱孩子,去理解她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并告诉孩子,被别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很正常的事情,对方并没有恶意,教会孩子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蔡少芬6岁的小女儿因为多次跟别人玩被拒绝,难过地跟她诉苦,蔡少芬的做法得到了网友的高度评价。

她抱着女儿说: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家长应帮助孩子思考问题所在。安抚孩子后,家长要通过有效对话,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明确发生的是什么问题。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在游戏中,在日常的交流中有目的性对孩子这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孙瑞雪指出:成人在介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敏感期时,不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让他们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被别人拒绝时,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安抚后,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去努力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我前面讲到的小男孩想加入丢手绢游戏的例子:

家长:你拿着手绢就要藏了,有人冲你 跑过来,你让他一起玩吗?

孩子:不让。他看到我扔给谁了,会告诉人家。

家长:那你什么时候愿意让他一起玩?

孩子:等我们玩完这一轮,我让他一起玩。

通过进行能引发孩子思考的对话,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拒绝自己是为什么,知道原因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走开,我不跟你玩!当孩子交友遭拒绝,请用ICPS法帮助孩子

第三步:思考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后果,并进行选择。这是ICPS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在哪里之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决办法,要鼓励孩子多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并引导孩子认识到每种办法带来的后果,进行比较后,让孩子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去执行。

还以丢手绢例子来说:

家长:如果这一轮结束了,小姐姐还是不让你玩怎么办呢?

孩子:我把遥控飞机给她玩一下。

家长:这个办法不错。可如果小姐姐不喜欢遥控飞机呢?

孩子:我告诉她我跑得快,一下能抓住别人。

家长:也是个好办法。你想想他们玩时你能帮什么忙吗?

孩子:我可以帮忙看守他们脱下来的衣服。

……

显然,如果小男孩要成功地融入这个群体,参加丢手绢游戏,最后一个办法是最好的。

需要强调的是:整个过程,家长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不能自己去代替孩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无论哪种方案,都不要去干预,让孩子自己在不断地实践和受挫中,最终懂得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社会能力越来越强。

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孩子   讨厌鬼   恶气   适应性   人际关系   小姑娘   教会   情绪   家长   技能   父母   能力   妈妈   办法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