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聆听党的故事③:在废墟中意外发现的一面党旗

来源: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关于党的旗帜的正式决定。从此,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的中共党旗图案式样,基本框定了党旗的轮廓和构成要素。】


20世纪70年代海丰县公平公社成员在拆除一座神庙时在建筑废墟中意外发现了一面党旗这是一面怎样的旗帜?背后有什么故事?

这面旗帜为长方形,绒布质地。旗面以红布为底,中间缝以白布的五星和斧头、镰刀的图案。旗帜收藏于广东省海丰县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这面珍贵的旗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海丰县第二区委使用的党旗。这是一面渗透着彭湃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的热血,凝聚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党心民心的旗帜,更是海丰早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佐证。

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聆听党的故事③:在废墟中意外发现的一面党旗

1927年中共海丰县第二区委使用过的党旗

1921年7月,我党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海丰县城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2月,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到达海丰,协助建立中共海丰支部。此后,中共海丰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1927年11月至1938年1月,海丰县党员多达2.5万余人。

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聆听党的故事③:在废墟中意外发现的一面党旗

彭湃(1896.10-1929.8)

在彭湃的领导下,海丰县建立了最有战斗力的农民自卫武装,在全国较早掀起大规模农民运动,建立区、乡农民协会组织;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同时,在建立中共党校,开办革命根据地劳动银行等方面都做了尝试,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面党旗迄今已有94载,饱经岁月洗礼,旗面已残缺不全,也早已褪去原有鲜红的色泽。但这面旗帜所铸就的奋斗精神,将永驻人民心中,日久弥坚,永不褪色,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加鲜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党旗   海丰县   国民革命军   革命战争   黄埔军校   苏维埃   海丰   周恩来   革命根据地   军旗   区委   支部   废墟   旗帜   图案   中共   意外   农民   发现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