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由张艺兴领衔主演的《理想照耀中国之烈性》于6月10日晚间正式在湖南卫视播出。《烈性》作为《理想照耀中国》系列里的单元短片,全长只有30多分钟。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熊大缜为代表的爱国学者,面对日寇肆虐,国难当头,毅然放弃个人出国留学的机会,投身到冀中革命根据地,发挥自己所学,为抗日研制烈性炸药的故事。

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在剧情的一开始,张艺兴饰演的熊大缜在火车站,亲眼目睹了我抗日战士拉响了土制手榴弹,却没有爆炸,最后倒在日本人的枪口下。日军军官轻蔑地脚踢手榴弹这一幕,让熊大缜痛心疾首,更让他认识到当今中国不缺少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而缺少的是可以将日寇赶出去的烈性炸药。

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匹夫以头颅报国,知识分子,当然应当以所学报国”。这样一句台词经由张艺兴读来,虽不力竭声嘶,但却掷地有声,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随后,熊大缜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德国学习的机会,在新婚妻子的不理解中,投身到冀中的抗日战争中。他与妻子宜茗约定,二个月就会回来,谁知这一去竟然是永别。

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在冀中工作的这段时间,由于日本人对制作炸药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管控,火药奇缺。熊大缜先提出用“肥田粉”制作烈性炸药,随后引起了日本的警觉。他又提出用“塔式法”提炼硝酸甘油,但是试验并不顺利。


1938年端午节,熊大缜化装潜入天津,寻求恩师叶企孙的帮助。并且在叶企孙的动员下,有百多名平津大学生来到冀中根据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张艺兴《烈性》燃炸,文弱书生蜕变成“地雷战之父”

熊大缜与清华同窗从事烈性炸药、无线电和地雷的研制工作,为根据地大规模生产烈性炸药做出了巨大贡献,沉重的打击了侵华日军。有人将他称之为“地雷战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烈性   平津   冀中   肥田粉   力竭声嘶   抗日战争   硝酸甘油   国难当头   地雷战   文弱书生   日寇   手榴弹   日本   炸药   根据地   所学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