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徐悲鸿的妻子,却为他守孝三年。蒋碧薇:我容不下她


她不是徐悲鸿的妻子,却为他守孝三年。蒋碧薇:我容不下她


她不是徐悲鸿的妻子,却为他守孝三年。蒋碧薇:我容不下她


她不是徐悲鸿的妻子,却为他守孝三年。蒋碧薇:我容不下她

2003年,北京华辰拍卖会,一幅以梅花为主题的画作,最后竞拍价五万六百元,远远高于预估价一万五千元。

画的作者是孙多慈,当年画作辗转到了徐悲鸿手里,他忍不住辛酸,提笔在梅枝上补画了一只喜鹊。

时隔五十七年,这幅画在北京竞拍,收藏家们关注的除了画作本身,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画的作者孙多慈,男主人公就是书画大师徐悲鸿。

两人是师生,更是恋人,一幅画,藏着的是一场长达十年的爱情往事。

1、

1930年初秋,十八岁的安庆少女孙多慈,开始了她在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的旁听生涯。

主讲教授是现年三十五岁的徐悲鸿,他起初并未对这个旁听的少女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孙多慈也从未想过会与这位著名绘画大师有超出师生之外的关系。

准确的说,现在孙多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徐悲鸿的学生,能坐在这里旁听徐悲鸿的课,她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的她除了激动还有兴奋。

徐悲鸿是一名富有创作激情的大师,更是一名对绘画艺术精益求精的学者。孙多慈觉得他充满了男人的魅力。

而徐悲鸿也在教学中发现,孙多慈的绘画技艺进步非常快,两个月的时间,她在班里已经达到了中游偏上的水平,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徐悲鸿向来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看到孙多慈的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想要好好栽培,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关注起这个女学生来。

此时,孙多慈的家里却出现了变故。

她的父亲孙传瑗,是一名学者,也是一名政治家。

前期刚从牢里被解救出来,现在又两个多月没有消息。孙多慈和母亲非常担心。

了解到孙多慈家里的情况,徐悲鸿突然生出了一种怜爱之情。

2、

随着交往的加深,徐悲鸿感觉到自己对孙多慈有了一种类似爱情的情愫,他觉得这是危险的。

他赶紧写信给自己妻子蒋碧薇。

“碧薇,你快点来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他在信中说。

蒋碧薇不在南京的这个冬天,徐悲鸿几乎都在学校的画室里作画,而他的身边大多数时候都有他的学生孙多慈。

蒋碧薇感受到了危机。

1931年7月上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的新生招考成绩,孙多慈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九十五分,无人能及。

徐悲鸿自认绝无偏袒,孙多慈的成绩是靠实力说话,但是在外人看来,却是有舞弊嫌疑。

3、

蒋碧薇:我容不下她。

徐悲鸿画的一幅台城月夜,画面上他席地而坐,望着天上的明月,孙多慈側立其左,满眼柔情。

蒋碧薇强行把这幅从画室搬回家里,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徐悲鸿,他是有家室的人。她说,这幅画只要她还活在世上,就不允许拿出去给别人看。

在情感出轨这件事情上,蒋碧薇以一个妻子的立场义正词严地守卫着自己的婚姻。

而孙多慈,自然是弱势的一方。

蒋碧薇曾到学校,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让孙多慈要么离开徐悲鸿,要么就走着瞧。

孙多慈羞得无地自容,面对这位师娘,除了掉眼泪,没有任何办法。最后还是孙多慈的一位闺蜜李家应,制止了这场风波。

在徐悲鸿搬迁新居时,他把孙多慈送的枫树栽到了屋前,蒋碧薇趁他出去讲学,让人把所有的树都砍了。

4、

徐悲鸿为了孙多慈的未来考虑,希望能送她出国深造。

他一改原来的脾气,运用自己所有的人脉,奔走于权贵之间,为孙多慈争取出国的机会。

为了给孙多慈筹措出国留学的资金,徐悲鸿将自己的画作出售。怕孙多慈不肯接受这些钱,又托人用这些钱购买孙多慈的画册,把钱作为酬劳送给孙多慈。

为了孙多慈,徐悲鸿真的是费尽心思。

但是,最后孙多慈出国这件事,因为蒋碧薇的各方奔走阻挠,终究未能实现。

在蒋碧薇大闹宿舍后不久,出现了罢“徐”事件。

一天一个学生一大早跑来告诉徐悲鸿,今天千万不要去上课。艺术科的学生们不满他对孙多慈的偏爱,写了满地的标语,要攻击徐悲鸿。

孙多慈则躲在宿舍里,不敢出门。

经过这件事,孙多慈觉得在这里已经没办法安住,况且她也马上要毕业了。她决定回安庆老家。

孙多慈的离开,对于徐悲鸿打击不小,他在给挚友的信中说,“多慈别去,悲不自胜,天昏地暗”。

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半个世纪后回忆说,父母有时候一吵一整夜,父亲根本无法睡觉,那时父亲已经有高血压,头昏得厉害没办法上课,就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头,清醒一点了再去上课。

一段感情,伤害的三个人几乎都无法正常生活,这究竟该怨谁呢?

5、

在徐悲鸿与孙多慈的似断似续的情感波折中,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

1937年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被惨绝人寰的杀害,大量难民涌进安庆。

孙多慈一家外出逃难到了长沙,在一家旅店暂时安顿下来,但是生计成了问题。

父亲的老朋友走的走,逃的逃,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一家人把希望寄托在了徐悲鸿身上。

此时徐悲鸿已经随学校到了重庆,孙多慈给他写信,让他帮忙想办法把一家人安排到桂林去。

徐悲鸿辗转到了长沙见孙多慈,这次的半个月是两个人相处时间最久、也是最密切的一段时间。

徐悲鸿帮助他们一家人来到了桂林,并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孙多慈在广西省政府某到了一份工作,至于她父亲的工作,虽然也托了很多人,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只能先等等。

孙多慈的父亲非常不高兴,对徐悲鸿冷淡起来,最后以国难当头,徐悲鸿不应该在后方儿女情长,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徐悲鸿赶回了重庆。

另徐悲鸿没有想到的是,孙多慈的闺蜜给孙多慈介绍了一个男朋友,许绍棣。

这个男人最后成了许多慈的丈夫。

6、

许绍棣,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妻子病逝,有三个女儿。

他与孙多慈的相识,是李家应介绍的。

作为孙多慈的闺蜜,李家应认为慈悲二人的感情很难有结果,她希望孙多慈有其他的机会。

许绍棣就这样走进了孙多慈的生活。

他邀请孙多慈一家去浙江,并希望孙多慈及她的父亲能为浙江教育做些贡献。

最终,在现实与感情,家庭与徐悲鸿之间,孙多慈选择了前者。

她们一家人来到了浙江。

尽管徐悲鸿已经登报声明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并请人上门提亲,但是孙多慈的父亲及家人都不同意二人结合。

徐悲鸿为孙多慈抛弃了一切,孙多慈却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走出那一步。

从此,俩人天各一方。

7、

1946年徐悲鸿再婚,孙多慈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心里很难过。

虽然当初自己离开有千万个理由,但她心里爱着的依然是自己的老师徐悲鸿。

尽管自己的丈夫许绍棣对自己百般呵护,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恋、自己的老师徐悲鸿,此刻孙多慈的的心是黯然的。

与友人相聚,大家怂恿孙多慈作画。

她画了一幅红梅,并在上面写了一首小诗:

“倚翠竹,

总是无言。

傲流水,

空山自甘寂寞。”

这幅红梅后来几经周折,竟然到了徐悲鸿的手里。看着熟悉的画和字。,徐悲鸿忍不住心酸,他提笔在梅枝上画了一只喜鹊,大概就是对孙多慈的一种回应吧。

1953年,徐悲鸿病逝,这个消息还是蒋碧薇告诉孙多慈的。

听到消息的孙多慈直接晕倒,十年的感情,从此再无人可寄托。

此后,孙多慈为徐悲鸿戴孝三年,她的丈夫许绍棣也默许了她,也可见许绍棣对她算是真爱无疑了。

多年之后,孙多慈在病床弥留之际,还一直说着“慈”“悲”。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爱情是不被赞成的,但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二人之间的爱又太深沉了,不忍去评价。

是非对错,由人评说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徐悲鸿   专修科   安庆   画作   喜鹊   长沙   画室   红梅   南京   浙江   丈夫   妻子   父亲   感情   艺术   学生   蒋碧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